[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玄武巖纖維填料的脫氮微生物巢及其培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58469.3 | 申請日: | 2016-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773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智仁;吳向陽;蔡培杰;周向同;謝菁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艾特克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顧進 |
| 地址: | 214214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氮微生物 玄武巖纖維 活性污泥 玄武巖纖維束 曝氣器 活性污泥微生物 生物反應器 層層包裹 強烈混合 水力作用 馴化培養 自外向內 好氧層 聚集體 缺氧層 上升流 循環流 厭氧層 附著 去除 依附 廢水 污水 支撐 | ||
1.一種基于玄武巖纖維填料的脫氮微生物巢的培養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氮微生物巢為多層的球狀或類球狀結構,所述的脫氮微生物巢自內向外依次包括厭氧層、缺氧層和好氧層,所述的脫氮微生物巢依附于玄武巖纖維填料,所述的厭氧層由附著有厭氧菌的活性污泥所組成,所述的缺氧層由附著有兼性好氧菌的活性污泥所組成,所述的好氧層由附著有好氧菌的活性污泥所組成;
所述的培養反應器采用間歇式或連續式運行方式,反應器的底部設有廢水進水口,反應器的中部設有間歇式運行出水口,反應器的右上部設有連續流式混合液流出口,反應器的頂部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懸掛鉤,懸掛鉤上垂直懸掛有玄武巖纖維填料,所述的玄武巖纖維填料為繩狀結構,玄武巖填料上均勻分布有多個玄武巖纖維束,反應器的底部設有曝氣器,所述的曝氣器設置在玄武巖纖維填料之間的間隙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玄武巖纖維填料的脫氮微生物巢的培養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巖纖維束由多根玄武巖纖維單絲組合而成,所述的玄武巖纖維單絲直徑7~21μm,所述的玄武巖纖維束的直徑為10~40cm,相鄰的兩個玄武巖纖維束之間的間隔為10~40cm。
3.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反應器采用間歇式運行方式培養脫氮微生物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1)將玄武巖纖維填料懸掛在懸掛鉤上,由廢水進水口輸入廢水,直至玄武巖纖維填料全部浸沒在廢水中;
2)打開曝氣器,進行曝氣操作,曝氣器使得活性污泥與空氣強烈混合,在玄武巖纖維填料兩側形成循環流動的上升流和下降流;玄武巖纖維束在水力作用下自由分散、纏繞,吸附廢水中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在玄武巖纖維束和活性污泥上生長繁殖,活性污泥在玄武巖纖維束的層層吸附和包裹下,形成直徑不低于10cm的球狀或類球狀活性污泥生物聚集體;
3)曝氣結束,靜置沉淀20~40min,泥水分離,由生物反應器的中部出水口排出上清液;
4)重復步驟1)、步驟2)和步驟3)的操作,進水、曝氣和排水操作反復進行,一次進水、曝氣和排水操作為一個周期,每天重復進行1~3個周期,每個周期持續8~24h。
4.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反應器采用連續流式運行方式培養脫氮微生物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控制進水、出水連續流的形式,反應器內連續曝氣;反應器后續設沉淀池,進行泥水的快速固液分離,沉淀分離的部分污泥再回流至反應器。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培養脫氮微生物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反應器內溶解氧濃度為0.5~5.0mg/L。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培養脫氮微生物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反應器內的反應溫度為20~35℃,pH值為6~9。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培養脫氮微生物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個周期內生物反應器的進水和排水操作的廢水體積交換率為50~7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艾特克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大學,未經江蘇艾特克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5846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