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藥瓶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657930.3 | 申請日: | 2016-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199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顏茹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顏茹玉 |
| 主分類號: | B65D47/06 | 分類號: | B65D47/06;B65D8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0000 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藥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化藥房發藥系統,具體涉及醫院藥房單味濃縮中藥顆粒的儲存與發放的智能藥瓶。
背景技術
近年來,單味中藥配方顆粒是用符合炮制規范的傳統中藥飲片作為原料,經現代制藥技術提取、濃縮、分離、干燥、制粒、包裝精制而成的純中藥產品系列。保證了原中藥飲片的全部特征,能夠滿足醫師進行辯證論治,隨證加減,藥性強、藥效高、同時又具有不需要
煎煮、直接沖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療效確切、安全衛生、攜帶保存方便、易于調制和適合工業化生產等許多優點。
當前醫院中藥房藥品擺放分散,占據了藥房很大面積,增加了藥師的勞動強度,造成藥房可使用空間的巨大浪費。
因此,針對醫院中藥房的中草藥發放,完全有必要設計一種能夠降低藥劑師勞動強度,減小中草藥藥品的儲存空間,并且可提高藥品發放效率的中藥濃縮顆粒儲存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藥瓶,用以存儲單味中藥濃縮顆粒,并且按一定的比例將藥品發放出來。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智能藥瓶,包括瓶身和瓶蓋,特點是:所述瓶蓋包含依次設置的內層瓶蓋、中層瓶蓋和外層瓶蓋,內層瓶蓋的上端與瓶身過渡銜接,其過渡銜接面為呈傾斜狀,中層瓶蓋的上端的圓周和下端的圓周均設有連續齒輪結構,中層瓶蓋的上端通過其圓周連續齒輪結構與內層瓶蓋的下端相旋接,中層瓶蓋的下端通過其圓周連續齒輪結構與外層瓶蓋的上端相旋接,所述內層瓶蓋、中層瓶蓋和外層瓶蓋的瓶蓋面分別開有四個規格大小相同的出藥孔,四個規格大小相同的出藥孔呈規則的間隔分布。
進一步地,上述的智能藥瓶,其中,所述四個規格大小相同的出藥孔呈規則的正方形四頂點式分布。
更進一步地,上述的智能藥瓶,其中,所述瓶身呈長方形狀,所述內層瓶蓋、中層瓶蓋和外層瓶蓋呈圓柱形狀。
本發明技術方案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主要體現在:
①外層瓶蓋和內層瓶蓋相對固定,中層瓶蓋可自由轉動;內層瓶蓋、中層瓶蓋和外層瓶蓋均設計四個出藥孔,取藥過程中,中層瓶蓋交替層旋轉一周,可以實現同時取四副同劑量的藥品,這樣使自動取藥的效率提高四倍;此外,外層瓶蓋和內層瓶蓋的出藥孔始終無法重合,這樣避免了瓶內的中藥顆粒與空氣長時間接觸,有效的實現了對藥品的密封保存;②可保證儲藥瓶的衛生安全,當一瓶藥取完以后,生產廠家可回收,清洗,消毒后再次封裝中藥顆粒,這樣可以避免長時間反復使用同一儲藥瓶而導致藥品質量、衛生不合格的情況;③藥瓶整體在儲藥架中立體擺放,瓶蓋密封朝下,這樣的設計既有效利用儲藥架的空間,又可以保證智能藥瓶使用完畢后幾乎沒有殘留物,顆粒藥品的下藥定量簡單精確,下藥高效流暢;④實現單味中藥濃縮顆粒的密集存儲與管理和高效率發藥,不僅提高了醫院藥品的存儲密度和藥品的發放效率,還彌補了醫院藥房中藥藥品自動化發放的空缺,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極為顯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圖1:本發明智能藥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內層瓶蓋上出藥孔的分布示意圖;
圖3:中層瓶蓋上出藥孔的分布示意圖;
圖4:外層瓶蓋上出藥孔的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設計一種智能藥瓶,能按照醫院需求儲存一定量的中藥濃縮顆粒,確保發藥功能連續進行,并且能準確快速的發放中藥濃縮顆粒,實現醫院藥房中藥濃縮顆粒發放的整體流程自動化。
如圖1所示,智能藥瓶,包括瓶身1和瓶蓋,瓶蓋包含依次設置的內層瓶蓋2、中層瓶蓋3和外層瓶蓋4,瓶身1呈長方形狀,內層瓶蓋2、中層瓶蓋3和外層瓶蓋4呈圓柱形狀,內層瓶蓋2的上端與瓶身1過渡銜接,其過渡銜接面為呈傾斜狀,確保儲藥瓶中用后幾乎沒有殘留的中藥顆粒,中層瓶蓋3的上端的圓周和下端的圓周均設有連續齒輪結構,中層瓶蓋3的上端通過其圓周連續齒輪結構與內層瓶蓋2的下端相旋接,中層瓶蓋3的下端通過
其圓周連續齒輪結構與外層瓶蓋4的上端相旋接,內層瓶蓋2、中層瓶蓋3和外層瓶蓋4 的瓶蓋面分別開有四個規格大小相同的出藥孔5,如圖2~4所示,四個規格大小相同的出藥孔5呈規則的間隔分布,其徑向尺寸相同,優選的是,四個規格大小相同的出藥孔5的分布為規則的正方形四頂點式分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顏茹玉,未經顏茹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579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