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m-Co基永磁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38117.1 | 申請日: | 2016-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520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小平;王順利;史建君;李小云;金立;楊歐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F10/16 | 分類號: | H01F10/16;H01F10/30;H01F4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顧伯興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m co 永磁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Sm-Co基永磁薄膜,包括基體和位于基體表面的Sm-Co薄膜層,其特征是:所述的基體與Sm-Co薄膜層之間設置緩沖層,所述的緩沖層是四層結構,一層是位于基體表面的Cu薄膜層,在Cu薄膜層表面的是W-Cu薄膜,位于W-Cu薄膜層表面的Ni-W薄膜層,位于Ni-W薄膜層表面的Ni薄膜層;所述的Cu薄膜層厚度為5nm-20nm;所述的W-Cu薄膜層厚度為50nm-200nm;所述的Ni-W薄膜層厚度為25nm-100nm;所述的Ni薄膜層厚度為10nm-50nm;所述W-Cu層中W∶Cu摩爾比例為1∶0.5-2;所述Ni-W層中Ni∶W摩爾比例為1∶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Sm-Co基永磁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m-Co薄膜厚度為0.5μm-100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Sm-Co基永磁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體為MgO或Si基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Sm-Co基永磁薄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Sm-Co薄膜層表面的抗氧化保護膜,所述抗氧化保護膜為Cr或W或AlN層,所述抗氧化保護膜的厚度為4-10nm。
5.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Sm-Co基永磁薄膜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準備基體;
步驟2:采用磁控濺射技術,以Cu靶為緩沖層靶材,得到Cu薄膜層;然后開啟W靶為緩沖層靶材,得到W-Cu薄膜層;
步驟3:當得到W-Cu薄膜層后,關閉Cu靶;繼續開啟W靶,開啟Ni靶,得到Ni-W薄膜層;然后關閉W靶,繼續開啟Ni靶,得到Ni薄膜層,關閉Ni靶;
步驟4:開啟Sm(Co,Cu,Fe,Zr)x復合靶,得到Sm-Co薄膜層;
步驟5:將步驟4處理后的Sm-Co基永磁薄膜進行熱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Sm-Co基永磁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還包括在Sm-Co薄膜層表面濺射一層4-10nm的抗氧化保護膜,所述抗氧化保護膜為Cr或W或
AlN層,為了保護Sm-Co薄膜層被氧化。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Sm-Co基永磁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的基體為MgO或Si(100)基片;所述步驟2的W∶Cu摩爾比例為1∶0.5-2;所述步驟3的Ni∶W摩爾比例為1∶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3811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調式脫扣電磁鐵
- 下一篇:一種多極磁環取向和充磁的夾具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