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波長轉換原理的新型側光式背光光源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631846.4 | 申請日: | 2016-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6882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西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藍之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21/20 | 分類號: | G03B21/20;G02F1/13357;G02B27/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趙永偉 |
| 地址: | 266107 山東省青島市城***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 波長 轉換 原理 新型 側光式 背光 光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波長轉換原理的新型側光式背光光源裝置,用作液晶顯示器背光光源。
背景技術
激光光源目前在投影、平板顯示領域開始廣泛應用。由于三基色激光技術并不成熟,通常采用1個單色激光+其它光源(LED光源或者熒光粉受激發光裝置)。
例如最早三菱公布的激光背光方案,采用的是紅光激光+藍、綠光LED的形式。由于采用紅光激光作為光源使用,紅光激光部分可能對人眼及人體健康有較大傷害,同時帶來顯示畫面上的散斑噪聲。
而單色激光+熒光粉受激發光的混合光源,通常采用藍光激光(通常在440nm—470nm)作為激發源,紅、綠兩種熒光粉作為受激發光源,最終實現的是藍色激光+紅色受激光源+綠色受激光源的混合光源。混合光源中的藍光是單一波長的激光,同時為了激發效率考慮,藍光的波長一般較短。因此混合光源中的藍光成分對人眼及人體健康有較大傷害,同時也存在畫面散斑噪聲問題。
目前光峰科技已經考慮到上述問題,開始開發相關技術并申請了專利。其典型的專利為“基于波長轉換的光源及其二次激發方法”(專利申請號201010531498.6):第一峰值波長的激發光(UV光)的激發光源,利用第一光波長轉換材料,用來吸收激發光并激發具有第二峰值波長的光(藍光);同時包括第二光波長轉換材料,用來吸收該具有第二峰值波長的光并激發具有第三峰值波長(紅光、綠光)的受激發光。此種做法可有效避免原始光源直接出射的問題。但是由于采用了二次激發的方式,效率必然受到很大影響,同時藍光既是出射光,又同時是第三峰值波長的激發源,為了保證效率,藍光的波長通常較短,直接出射會對人眼產生較大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應用波長轉換原理的新型側光式背光光源裝置,解決以激光作為激發源的顯示光源存在的下述問題 : 1)因波長短、能量高,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2)顯示光源的藍光危害;3)激光直接作為顯示光源導致的顯示畫面散斑噪聲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應用波長轉換原理的新型側光式背光光源裝置,包括相鄰設置的背光光源和反射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光光源包括沿光軸方向依次間隔設置的激發光源、波長轉換層和濾光層,該激發光源采用UV激光或短波長藍光激光,波長范圍為300—410nm;該波長轉換層用于將UV光或短波長藍光轉換為紅、綠、藍三色光出射;該濾光層用于反射UV或短波長藍光波段的光,同時透射可見光波段的光;該激發光源作為側光式背光光源設在一導光板的一端,在該導光板的背面設有該反射層,在該導光板的正面設置擴散層,擴散層的正面出射光作為顯示器件的光源。
本發明的優點是:在激光作為激發源的波長轉換型光源中,有效避免了激光直射人體造成的危險,并解決了近紫外或短波長藍光對于人眼的傷害,同時有效消除了顯示畫面散斑問題。既兼顧了安全性,又兼顧了顯示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不含外殼)。
圖3是本發明采用的光源的基本構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本發明一種應用波長轉換原理的新型側光式背光光源裝置,在顯示結構的側面設置背光光源,并安裝在外殼9內。顯示結構從下至上依次是反射層8、導光板7、擴散層5和增光層6。背光光源包括UV或短波長藍光光源1、波長轉換層2和濾光層3,在導光板7的入光側涂布或者貼敷濾光層3,濾光層3背對導光板的一側設置波長轉換層2,波長轉換層2的另一側設置一排UV或短波長藍光光源1。各部分特征如下:
1)UV或短波長藍光光源1的波長范圍為300—410nm。
2)反射層8的反射波長范圍為450—650nm。
3)導光板7為透明PMMA或者PS材料,也可以為無機玻璃材料,導光板7貼近反射層8的面印刷網點,起到勻光作用。導光板7的側面涂布或者貼敷UV或短波長藍光濾光層3,濾光層3反射UV或短波長藍光波段(300—410nm)的光,同時透射可見光波段(450—650nm)。
4)波長轉換層2主要作用是吸收UV或短波長藍光,將UV或短波長藍光轉換為紅、綠、藍三色光出射。其中:
藍光波長為460—480nm。這個波長既保證了UV或短波長藍光激發轉換的效率,又降低了對人眼的傷害。
綠光波長為530—570nm。
紅光波長為620—64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藍之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藍之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3184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紡織品生產線的靜電清潔裝置
- 下一篇:應用波長轉換原理的新型光源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