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炭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31677.4 | 申請日: | 2016-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4682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麻生秀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M25/08 | 分類號: | 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黃威;劉英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炭罐 活性炭 控制器 燃料泵 炭罐結構 蒸發燃料 燃料箱 通氣管 吸附 負壓作用 脫附 發動機 容納 燃料 引入 配置 | ||
一種炭罐結構包括:炭罐(28),其中容納有活性炭(44),所述活性炭(44)被用于吸附燃料箱中產生的蒸發燃料;大氣通氣管(30),其連接至炭罐(28),大氣通氣管(30)在負壓作用于炭罐(28)中時將空氣引入到炭罐(28)中并引起由活性炭(44)吸附的蒸發燃料脫附;以及燃料泵控制器(46),其配置在炭罐(28)中,燃料泵控制器(46)控制被從燃料箱供給至發動機的燃料的流量,且燃料泵控制器(46)因被操作而產生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炭罐結構。
背景技術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JP-A)號2010-163883公開了一種設置有用于吸附燃料箱中產生的蒸發燃料(蒸氣)的炭罐的炭罐結構。在這種結構中,珀耳帖設備配置在殼體中,且活性炭裝填在當珀耳帖設備被驅動時升至高溫的區域中。引述了一種如下的技術:在該技術中,在蒸發燃料已被活性炭吸附的狀態中,活性炭由被驅動的珀耳帖設備來加熱,這促進了蒸發燃料的脫附(清污)。
然而,在上面提及的文獻中所公開的炭罐結構中,需要用于驅動珀耳帖設備的額外能量(電力)。因此,針對提高燃料效率存在提高的余地。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情形,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額外能量就可以促進蒸發燃料的脫附的炭罐結構。
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第一方案的炭罐結構,包括:炭罐,其中容納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用于吸附燃料箱中產生的蒸發燃料;大氣通氣管,其連接至所述炭罐,所述大氣通氣管在負壓作用于炭罐中時將空氣引入至所述炭罐中并使由所述活性炭吸附的蒸發燃料脫附;以及燃料泵控制器,其配置在所述炭罐中,所述燃料泵控制器控制從所述燃料箱供給至發動機的燃料的流量,且所述燃料泵控制器因操作而生成熱。
在所述第一方案的炭罐結構中,用于吸附蒸發燃料的活性炭容納在所述炭罐中。大氣通氣管連接至炭罐。在負壓作用于炭罐中時將空氣通過大氣通氣管引入至炭罐。因此,脫附了已經由活性炭吸附的蒸發燃料。用于控制從燃料箱供給至發動機的燃料的流量的燃料泵控制器配置在炭罐內。當燃料箱中的燃料供應至發動機時,燃料泵控制器被驅動,生成了熱。因此,由燃料泵控制器生成的熱加熱了活性炭,且促進了蒸發燃料的脫附。因而,從用于控制燃料的流量的燃料泵控制器而產生的熱可以用來加熱活性炭。即,不利用額外的能量就可以促進蒸發燃料的脫附。
在根據第二方案的炭罐結構中,在所述第一方案中,具有導熱性的分隔壁以多個布置在炭罐中,且活性炭裝填在相鄰的分隔壁之間。
在所述第二方案的炭罐結構中,活性炭裝填在具有導熱性的多個分隔壁之間。因此,來自燃料泵控制器的熱可以通過多個分隔壁而傳導至活性炭,且活性炭可以高效地被加熱。文中采用的術語“具有導熱性”的含義寬泛地包括與諸如空氣和水具有低導熱性的材料相比而具有較高導熱性的材料,包括全部的金屬和導熱樹脂。
在根據第三方案的炭罐結構中,在所述第二方案中,燃料泵控制器包括電路板和容納部,所述容納部容納所述電路板并具有導熱性,且其中所述容納部與分隔壁中的至少一部分接觸。
在所述第三方案的炭罐結構中,因為燃料泵控制器的容納部觸碰到分隔壁中的至少一部分,所以燃料泵控制器所產生的熱通過容納部高效地傳導至分隔壁。
在根據第四方案的炭罐結構中,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構成炭罐的外殼的炭罐殼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導熱性的材料形成。
在所述第四方案的炭罐結構中,在蒸發燃料由活性炭吸附時而釋放的熱通過炭罐殼而排放至炭罐外。因此,可以使在加油等期間蒸發燃料由活性炭吸附時活性炭的升溫緩解,并可以防止活性炭吸附蒸發燃料的阻礙增大。
在根據第五方案的炭罐結構中,在所述第四方案中,炭罐殼包括殼主體和上蓋,且所述上蓋由具有導熱性的材料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316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