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育苗水稻單行播秧機構及水稻播秧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14643.4 | 申請日: | 2016-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345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明哲;李春勝;譚宏杰;吳艷麗;孫卓;張叮佟;王志濤;張家源;韓國靖;徐勇;劉洋;王蔚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省農業機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C11/00 | 分類號: | A01C11/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朱世林 |
| 地址: | 13002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育苗 水稻 播秧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 屬于農機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水稻播秧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運用秸稈培育水稻秧苗的設備。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幅源遼闊,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同時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水稻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總產最多的糧食作物,全國有60%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目前,我國農業正面臨著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歷史時期,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是高效、低耗、精確,只有加快高科技含量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機械化栽植是水稻機械化生產中最薄弱的環節,是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的瓶頸。
目前世界上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較高的國家有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其中歐美國家以直播機械化為主,美國最具代表性;亞洲國家以育苗移栽為主,以日本為代表。水稻直播不需要秧田,可省去育秧和移栽的工序,是一種高效,省時省工,操作簡便、低成本的水稻種植技術。機插秧能緩解水稻生產季節與品種生育期的問題,適應性比較廣,但需要育苗的環節。
育苗移栽是我國水稻種植的主要模式。育苗移栽技術的發展是我國水稻機械化生產的關鍵。近年來由于秸稈焚燒而產生的的大量煙霧成為環境污染的一個新源頭,不僅是農村環境保護的主要問題,甚至成為城市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但是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秸稈的回收利用利國利民。秸稈育苗移栽技術巧妙的利用秸稈為載體,對水稻進行育苗移栽,既實現了秸稈還田又保證了水稻的機械化種植。
發明內容
本發明 提供一種秸稈育苗水稻播秧機,要解決的問題是目前缺少一種能夠用于秸稈育苗的水稻播秧機。本實用新型根據秸稈育苗方法提出一種利用秸稈為載體,能夠實現對于秸稈育苗的自動切割,同時能夠保證不傷秧苗的效果,提供了一種能夠對水稻進行育苗移栽的播秧機。
本發明 中一種秸稈育苗水稻播秧機,該水稻播秧機由一個或多個單行播秧機構組成,所述單行播秧機構主要包括:動力輸入軸1、齒輪Ⅰ2、齒輪Ⅱ3、軸Ⅰ4、軸Ⅱ8、錐齒輪Ⅰ9、錐齒輪Ⅱ12、級聯鏈輪13、切刀驅動軸14、切刀組合16、直齒輪驅動軸18、差齒輪Ⅱ19、齒輪Ⅵ20、進料盤驅動軸21、進料盤22、支承架和切刀箱體。
動力輸入軸1一端與傳動機構連接,齒輪Ⅰ2固定連接在動力輸入軸1的另一端上,齒輪Ⅱ3固定在軸Ⅰ4上,齒輪Ⅰ2和齒輪Ⅱ3嚙合,軸Ⅰ4和軸Ⅱ8平行放置,并分別通過軸承固定于支承架上;軸Ⅱ8一端通過齒輪結合方式和軸Ⅰ4連接,另一端設有錐齒輪Ⅰ9,錐齒輪Ⅰ9與固定在切刀驅動軸14上的錐齒輪Ⅱ12相互嚙合;
切刀驅動軸14與直齒輪驅動軸18平行放置,并分別通過軸承固定于切刀箱體底部,二者之間通過齒輪結合方式連接,其中,連接在切刀驅動軸14的為差齒輪Ⅰ15,連接在直齒輪驅動軸18上的為齒輪Ⅴ17;進料盤驅動軸21通過軸承固定于切刀箱體頂部,固定在進料盤驅動軸21上的齒輪Ⅵ20與固定在直齒輪驅動軸18的差齒輪Ⅱ19嚙合;
進料盤22與進料盤驅動軸21固定連接,切刀組合16和級聯鏈輪13分別與切刀驅動軸 14固定連接;
所述的進料盤22為帶有豎直溝槽的圓筒形狀部件,通過傳動路線上的差齒輪實現進料盤22的間歇旋轉,進而實現進料盤22的連續送料工作。
所述切刀組合16由切刀與切刀擋板組成,其中切刀為雙層圓盤結構,設有交錯缺口,實現連續切割;切刀箱體位于切刀組合16處設有豎直方向的固定導槽,固定導槽在切刀組合 16處開有用于切刀與切刀擋板轉動的開孔;秧苗連同秸稈載體被切斷后沿著雙層圓盤結構交錯缺口下沿固定導槽自由下落,通過利用不同齒輪組可進一步實現特定的變速要求,完成指定株距的落秧播種工作。
該機構中,各個齒輪的齒數與進料盤的配置優選如下:進料盤22外圍安裝有12個缺口槽,差齒輪Ⅰ15為2齒,齒輪Ⅴ17為80齒,差齒輪Ⅱ19為3齒,齒輪Ⅵ20為36齒。
單行播秧機構傳動關系如下:動力由動力輸入軸1傳入,依次經齒輪Ⅰ2、齒輪Ⅱ3、軸Ⅰ4、齒輪Ⅱ7、軸Ⅱ8、錐齒輪Ⅰ9、錐齒輪Ⅱ12傳遞到切刀驅動軸14上。
一條傳動路線為依次通過切刀驅動軸14將動力傳遞到切刀組合16上,另一條為依次通過切刀驅動軸14、差齒輪Ⅰ15、齒輪Ⅴ17、直齒輪驅動軸18、差齒輪Ⅱ19、齒輪Ⅵ20、進料盤驅動軸21傳遞到進料盤22上。
所述級聯鏈輪13可將多個單行播秧機構通過鏈條連接到一起,實現多行播秧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省農業機械研究院,未經吉林省農業機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1464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