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驅動輪鍛壓加工模具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609919.X | 申請日: | 2016-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4105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輝;繆家驊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海縣博楷迪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13/02 | 分類號: | B21J13/02;B21K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桃源街***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驅動 鍛壓 加工 模具 及其 成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的加工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驅動輪鍛壓加工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預緊式安全帶也稱預縮式安全帶。這種安全帶的特點是當汽車發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間,乘員尚未向前移動時它會首先拉緊織帶,立即將乘員緊緊地綁在座椅上,然后鎖止織帶防止乘員身體前傾,有效保護乘員的安全。預緊式安全帶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與普通安全帶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織帶功能外,還具有當車速發生急劇變化時,能夠在0.1秒左右加強對乘員的約束力,這就需要預張緊器來提前收緊安全帶。驅動輪是預張緊器里面的關鍵部件。它可以把煙火爆炸產生的驅動力轉換成收縮安全帶的轉動力,達到對安全帶預收緊作用。
如圖1所示:現有的驅動輪包括上半輪10與下半輪11,上半輪中心設置有圓孔且外周面布滿弧形凹槽,下半輪11的上部結構與上半輪10對稱,下半輪10的下部還設置有卡輪12,上半輪10與下半輪11構成供鋼珠安置的半球形凹槽13。現在生產這些驅動輪的制作工藝復雜,由機械設備分別制造上半輪與下半輪,再將上半輪與下半輪焊接而成。因為上半輪與下半輪上部的對稱性要求高,導致不良率高,使用中會出現鋼珠卡死或者通過不順暢的情況,大大降低了驅動力的轉化效果,使安全帶的預緊時間變長,從而降低預緊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驅動輪鍛壓加工模具及其成型方法,實現驅動輪的一體成型,簡化加工步驟,降低加工成分。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驅動輪鍛壓加工模具,包括上模板與下模板,所述的上模板與下模板合模后中部設置有型腔,所述的上模板、下模板的中心分別設置有上下移動上沖頭、下沖頭,所述的上沖頭的下端部為階梯狀,所述的下沖頭的上端部與下模板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的型腔的側面設置有多個沿著型腔徑向移動的側凹模,側凹模的端部位于型腔內,多個側凹模圍繞型腔外周設置,所述的上模板、下模板、上沖頭、下沖頭、側凹模構成與驅動輪結構相適應的型腔。
所述的上模板包括第一模芯、第一內模套與第一外模套,所述的第一模芯為圓管狀結構,所述的上沖頭位于第一模芯內,且上沖頭的外徑等于第一模芯的內徑,所述的上沖頭底部設置有圓柱狀的第一凸起,所述的第一凸起的外徑等于驅動輪的內徑。第一模芯、第一內模套、上沖頭一起構成了驅動輪上半部分的結構型腔。
所述的下模板包括第二模芯、第二內模套與第二外模套,所述的第二模芯為圓管狀結構,所述的下沖頭為圓柱狀結構且外表面軸向設置有多條凸棱,所述的下沖頭的外表面結構與驅動輪上的卡輪外表面結構相同,所述的第二模芯的內壁與下沖頭的外表面結構相適應,所述的下沖頭在第二模芯內可沿軸向移動,所述的第二模芯與下沖頭無縫銜接,所述的下沖頭的頂部設置有圓柱狀的第二凸起,所述的第二凸起的直徑等于驅動輪的內徑。第二模芯、第二內模套、下沖頭一起構成了驅動輪下半部分的結構型腔。
所述的第一模芯與第二模芯之間存在間距,所述的間距等于驅動輪外輪的高度,所述的第一內模套外套在第一模芯外,第一外模套外套在第一內模套外,所述的第二內模套外套在第二模芯外,第二外模套外套在第二內模套外,所述的第一內模套與第二內模套之間無間隙貼合,所述的側凹模由第一內模套、第二內模套的內壁上穿出。
所述的側凹模包括端部的半球體、尾部的柱狀體以及連接半球體與柱狀體的圓臺件,所述的柱狀體橫置且端部與圓臺件的下底面銜接,所述的半球體與圓臺件的上底面銜接,半球體的直徑等于圓臺件的上底面直徑,所述的圓臺件的上底面直徑小于下底面直徑。上述結構設置使得側凹模上的半球體可以在與圓臺件結構相適應的通道位置處移動,側凹模上的圓臺件可以在與柱狀體結構相適應的通道位置處移動。而側凹模朝向型腔運動的位置受限。
所述的上模板與下模板之間設置有多條供側凹模徑向移動的通道,一條通道內安裝有一個側凹模。驅動輪上的一個半球形凹槽對應一個側凹模,一個側凹模可以在胚料上形成一個半球形凹槽。
所述的第一內模套與第二內模套之間構成通道的中部與圓臺件、柱狀體結構相適應,所述的第一內模套、第二內模套的側壁上的開口僅供半球體穿出,所述的柱狀體的尾部設置有傾斜弧面,所述的第一外模套的下底面設置有與傾斜弧面相適應的圓錐面。第一外模套的結構與柱狀體尾部結構相適應,第一外模套向下運動能夠施力在傾斜弧面上,帶動側凹模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海縣博楷迪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寧海縣博楷迪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60991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