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95260.7 | 申請日: | 2016-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891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英輝;任杰;陳瑤;李其龍;余啟生;程文超;李禹涵;熊值;汪偉平;袁剛;楊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武漢金發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7/04 | 分類號: | C08L67/04;C08L51/00;C08K13/04;C08K7/28;C08K7/24;C08K7/14;B33Y70/00;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致信偉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 地址: | 20043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乳酸 復合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聚乳酸(PLA)是可再生(生物基合成樹脂)且可生物降解的重要的石油基樹脂的替代材料,近些年,較多的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研究和開發。聚乳酸復合材料的環保特性使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聚乳酸材料仍有很多缺點,如密度高,強度低,不耐熱,易水解等,極大的限制著聚乳酸取代現有其他石油基塑料材料應用推廣。
在用玻璃纖維增強樹脂的過程中,由于玻璃纖維與樹脂在微觀界面上存在完全不相容的現象,微觀相分離的存在導致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難以提升,因此,保障玻璃纖維與纖維之間充分分散開,且在樹脂中分布均勻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當玻璃纖維直徑較小時,在改性聚乳酸樹脂時玻璃纖維的分散和分布就越難做到理想,主要體現在玻璃纖維與樹脂界面間的親和性難以提升,因此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基本無法提高。同時,玻璃纖維的直徑又不能太大,過大直徑的玻璃纖維雖然和樹脂界面的親和性好,但是直徑越大,玻璃纖維增強的效果就越差。另外,對聚乳酸進行改性時,使用的填料一般都為礦物填料,密度較大,生產出的聚乳酸復合材料的密度相應增大。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如何利用直徑范圍較小的的玻璃纖維來增強聚乳酸,生產出一種耐熱性好、機械強度高、拉伸性能好、密度較小的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成為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熱性好、機械強度高、拉伸性能好、密度較小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所述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包括以下組分:
聚乳酸樹脂 48~78.6份
無機填料 5~15份
玻璃纖維 15~30份
其中,無機填料選自空心玻璃微珠和空心陶瓷微珠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物,玻璃纖維選自直徑為5~10μm的連續纖維或短切纖維。
玻璃纖維是單位拉伸模量為80GPa~120 GPa的高強玻璃纖維。
所述無機填料優選為空心玻璃微珠和空心陶瓷微珠的混合物,且空心玻璃微珠和空心陶瓷微珠的質量復配比在1:4~1:1范圍內,特別優選1:3~1:1.5。
高強玻璃纖維的直徑小于5um,玻璃纖維增強效果較好,但是由于其直徑太小,在改性時分散和分布較為困難,纖維與樹脂界面間的親和性的提升很難改善,相應的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將無法提高;高強纖維的直徑大于10um時,雖能在改性時分散和分布比較理想,但是纖維增強效果明顯不如直徑小的高強玻璃纖維,所以,選取直徑為5~10um的高強玻璃纖維是較為合適的。
無機填料具有封閉的中空結構,通過其在聚乳酸樹脂中的良好分散,可以實現最終獲得的塑料制品的多重功能,如降低聚乳酸的密度等,同時它也可以達到作為無機填料的基本功能,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聚乳酸材料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和拉伸強度。經過實驗意外的發現,當空心玻璃微珠和空心陶瓷微珠的質量復配比為1:4~1:1,制成的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拉伸強度、耐熱性較同等質量的其他比例組成的無機填料更好,而當上述質量復配比為1:3~1:1.5時所述聚乳酸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拉伸強度、耐熱性的改善更為明顯。
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還包括1~5份的分散劑;所述分散劑為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彈性體;所述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彈性體的馬來酸酐接枝率在0.65%~0.95%范圍內,且選自馬來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丁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丙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丙烯~辛烯三元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氫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馬來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
所述馬來酸酐接枝聚烯烴彈性體通常作為增韌劑使用,其加入可大大改善體系的抗沖擊性能和韌性。本發明采用馬來酸酐接枝后的聚烯烴彈性體,主要目的是利用其更低的加工粘度以及其特有的雙向親和力,改善聚乳酸材料體系的分散粘度,確保無機填料和高強玻璃纖維在加工過程中,使用極低的剪切力即可實現均勻分散,使空心結構和高強玻璃纖維的高長徑比結構得以保留,同時也可起到一定的增韌效果。
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還包括0.2~1份的偶聯劑;所述偶聯劑為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聯劑,優選為雙氨基硅烷偶聯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武漢金發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同濟大學;武漢金發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9526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環保型包裝材料
- 下一篇:一種PLA片材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