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的內部集成電路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89998.2 | 申請日: | 2016-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267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林志晃;陳泓竹;朱敏慧;黃進暉;劉偉隆;邱泰諭;黃兆均;連書緯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3/42 | 分類號: | G06F13/42;G06F15/177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創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純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部 集成電路 系統 中的 裝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裝置及其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用于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一第一裝置,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包括一單片機,該控制方法包括從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該單片機接收一第一指示,該第一指示設定該第一裝置由一從機模式切換到一主機模式;當該第一裝置處于該主機模式時,該第一裝置自我輪詢該第一裝置的一狀態信息;在進行輪詢以后,判斷該第一裝置的該狀態信息是否與一目標狀態匹配;以及當判斷該第一裝置的該狀態信息與該目標狀態匹配時,決定執行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一第二裝置上的參數調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一內部集成電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系統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一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的一內部集成電路裝置的控制方法及其內部集成電路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系統的容量愈來愈大,且需要使用愈來愈多的組件。內部集成電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是一種典型的雙線接口,用來連結電子系統的處理器或單片機(Microcontroller Unit,MCU)及其外圍裝置,使得處理器或單片機能夠與外圍裝置相互溝通。
根據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規范,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的裝置包括一個主機裝置(master device)及多個從機裝置(slave device)。為取得從機裝置的信息,主機裝置需對從機裝置進行輪詢(polling)。更明確來說,主機裝置需輪詢從機裝置并檢視從機裝置的狀態是否發生改變,并據此執行一特定操作。然而,若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大量的從機裝置需要進行輪詢時,輪詢運作會耗費許多時間并造成主機裝置過于忙碌。內部集成電路總線(I2C bus)也會過度忙碌,因而在電子系統中產生較多電磁干擾。另一種溝通方式為,主機裝置可通過另一條線路由一從機裝置取得信息,但此方式需要增加額外的線路及輸入輸出端口,而提高電路成本,特別是當內部集成電路系統存在大量從機裝置的情況下。鑒于此,現有技術實有改進的必要。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內部集成電路(Inter-IntegratedCircuit,I2C)系統中的裝置的控制方法,以減少或簡化輪詢運作,進而改善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效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控制方法,用于一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一第一裝置,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包括一單片機(Microcontroller Unit,MCU),該控制方法包括從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該單片機接收一第一指示,該第一指示設定該第一裝置由一從機模式(slavemode)切換到一主機模式(master mode);當該第一裝置處于該主機模式時,該第一裝置自我輪詢(polling)該第一裝置的一狀態信息;在進行輪詢以后,判斷該第一裝置的該狀態信息是否與一目標狀態匹配;以及當判斷該第一裝置的該狀態信息與該目標狀態匹配時,決定執行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一第二裝置上的一參數調整。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的裝置,其支持一主機模式及一從機模式并包括一寄存器模塊、一寄存器控制模塊及一內部集成電路控制器。該寄存器模塊可用來存儲該裝置的一狀態信息及一模式信息。該寄存器控制模塊耦接于該寄存器模塊,可用來執行以下步驟:當該裝置處于該主機模式時,向該寄存器模塊輪詢該裝置的該狀態信息;在進行輪詢以后,判斷該裝置的該狀態信息是否與一目標狀態匹配;以及當判斷該裝置的該狀態信息與該目標狀態匹配時,決定執行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一內部集成電路裝置上的參數調整。該內部集成電路控制器耦接于該寄存器模塊及該寄存器控制模塊,可用來從該內部集成電路系統的一單片機接收一第一指示,該第一指示設定該裝置由該從機模式切換到該主機模式。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內部集成電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內部集成電路系統中信息流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899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