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納米級染色劑的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54077.2 | 申請日: | 2016-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18934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田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高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B61/00 | 分類號: | C09B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植物 提取 納米 染色劑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染色劑提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納米級染色劑的工藝。
背景技術
根據英國染色劑和染色家協會給出的定義,“天然染色劑”是指從植物、動物、或礦產資源中獲得的,很少或沒有經過化學加工的染色劑。植物染色劑是天然染色劑中最重要的一類,以其來源廣、無毒害、少污染、防蟲殺菌利于保存等優良特性獨樹一幟。一般植物的葉、皮、花和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色素。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植物染色劑資源豐富。染色劑植物種類很多,有喬木、灌木,也有草本、藤本。有的是山野自生的野生植物,有的是田園栽培的植物,類型、產地不同,其色素含量也不一致。我國傳統的主要染色劑植物有如下幾種:
(1)紅色
紅色染色劑不象黃色染色劑那樣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紅色染色劑隱藏在植物的根、樹皮或暗灰色昆蟲的軀體中。盡管紅色染色劑的來源有限,但他們在一種植物中存在大量色基,因此容易提取,較主要和常用天然紅色染色劑是茜草和紫膠。
(2)黃色
黃色是最生動的,也是自然界存在的所有色相中最充足的染色劑。可產生黃色染色劑的植物的數量比產生其它顏色染色劑的植物的數量要多得多。姜黃染色劑是姜黃的衍生物,是天然來源黃色染色劑中最有名和最鮮艷的染色劑之一。
(3)藍色
從古到今,靛藍一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藍色染色劑之一,藍色染色劑可以蓼藍、菘藍、木藍、馬藍、螺旋藻中提取。
(4)紫色
紫色系植物染色劑包括紫草、紫檀、野莧、落葵、瑞木、紫蘇等。紫草為最常見的紫色系染色劑,李時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紫草根有活血、消炎解毒作用。
(5)灰色與黑色
素菱、五倍子、鹽膚木、柯樹、槲葉(槲若)、漆大姑、鉤吻(野葛)、化香樹、烏桕、菰等為灰色與黑色植物染色劑。主要利用鞣質植物染色劑在纖維上經媒染生成灰、黑色系。
(6)綠色系
綠色系的植物有鼠李等,它是多年生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又名山李子,綠子,凍綠,大綠等。染色劑色素成分存在于嫩果實和葉莖之中,稱為凍綠,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天然綠色染色劑之一,國際上又稱中國綠。
(7)其它顏色的天然染色劑
橙色天然染色劑可以從植物中提取,如大麗花屬植物的花,或是從礦物質來源得到,如一種紅色的粘土。褐色系植物染色劑有蕎麥、黑豆、梅、茶、栗、樺木等。
天然染色劑能滿足人類返樸歸真、追求自然的需求,在合成染色劑原料越來越短缺、對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甚至對人有致癌作用的今天,無毒、對人體無刺激、色調別致、與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相容性的天然染色劑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熱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納米級染色劑的工藝。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納米級染色劑的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植物粉碎,然后加入到酸液中,所述植物與酸液的質量比為(1-3):(1-3),攪拌均勻,放置30-90分鐘,過濾,得到酸解料;
(2)將酸解料加入水中,調節pH至3-10后進行超聲提取,所述酸解料與水的質量比為1:10-1:50,超聲頻率為10-80KHz,先以38-42℃超聲提取15-25分鐘,再以88-92℃超聲提取5-15分鐘,最后以18-22℃超聲提取25-35分鐘,過濾,收集濾液;
(3)將濾液濃縮,冷凍干燥;
(4)超細研磨。
優選地,所述的植物為菱、五倍子、鹽膚木、柯樹、槲葉、漆大姑、鉤吻、化香樹、烏桕、菰中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優選地,所述步驟(1)中的酸液的溫度為10-30℃,由下述質量百分比的原料組成:乳酸0.3-3%、鹽酸0.3-3%、乙酸0.3-3%、水91-99%。
具體的,在本發明中:
乳酸,CAS號:849585-22-4。
鹽酸,CAS號:7647-01-0。
乙酸,CAS號:64-19-7。
本發明的植物染色劑提取工藝,對設備要求低,工藝簡單,提取效率高,提取得到的染色劑純天然,對人體安全,可廣泛應用于織物染色,文眉、文唇、文眼線等人體皮膚染色。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高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高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540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