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苦丁茶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544771.6 | 申請日: | 2016-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9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9 |
| 發明(設計)人: | 汪宗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宗菊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F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3300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苦丁茶 生產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方法,特別是一種苦丁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苦丁茶植物學名為大葉冬青,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分布。苦丁茶性涼,降暑解毒,具有清暑解毒、健胃消積、提神醒腦等功效,對高血壓、肥胖癥、口腔炎、咽喉炎等病療效顯著,長期飲用有良好的減肥、降血壓等功效。近年來,隨著消費者保健意識增強,更多的人開始喝苦丁茶,國內消費量也是逐年增加。現有苦丁茶生產工藝可以簡單地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殺青是將剛采摘下來的新鮮葉片放入加熱的炒鍋內,通過炒板對葉片不斷按壓、翻炒加工,但是苦丁茶葉片較厚,富有角質層,水分多,特別是剛采摘下來的葉片,直接入鍋殺青炒制時茶葉會相互粘連,很容易炒爛,殺青出來的葉片難以形成良好外形;雖然有后期的干燥,但葉片脫水仍然不夠徹底,保存期短;殺青過程中機械炒板和茶葉不斷的擠壓接觸容易損傷葉片外表面,使茶葉破損,對葉片外觀造成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在制作過程中沒有機械殺青操作,不損傷葉片外形,脫水更徹底的苦丁茶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苦丁茶生產工藝,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選摘新鮮苦丁茶葉片,放置于陰涼干燥的地方存放8~10小時,放在蒸汽鍋中蒸,出鍋后攤放在絲網上吹干,揉捻,放在烘干器中連續翻炒40分鐘,撈出后放置攤干2小時以上,放入烘干機中烘干,紫外線照射后裝袋。本發明先將選摘下來的新鮮苦丁茶葉片陰干存放,蒸發掉新鮮葉片內的部分水分,再放入蒸汽鍋內高溫蒸替代現有的機械殺青操作,以防止葉片變紅,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片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蒸完之后攤放在懸置的絲網上吹干葉片外表面的潮氣以免在揉捻中葉片相互粘連;接著使用常規揉捻機器對茶葉進行揉捻加工,將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茶葉外表面,增加葉片光澤度,外形更漂亮,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作用;然后放入烘干器中烘干,烘干器為來回移動的平底鍋,苦丁茶葉片盛放在加熱的平底鍋中隨鍋來回移動翻炒,有利于葉片外形上調直,相互不粘連,充分烘干揉捻后沾滿茶汁的葉片(因為經過揉捻的茶葉會彎曲并卷轉成條體積縮小);再攤放在干燥處擺放5小時,對葉片定型;最后再放入烘干機中烘干,進一步脫去葉片中殘留的多余水分,用紫外線照射充分殺菌消毒后裝袋。
本發明中所述的苦丁茶葉片選摘葉長為2.5~3.5cm的葉片。因為葉片過短養分不足,泡制出的苦丁茶不好喝,葉片過長又太老,選取2.5~3.5cm長的葉片,既富營養又不至過老,葉片長短基本一致,加工后外形整齊美觀。選摘的葉片最佳長度為3cm。
本發明中所述的苦丁茶葉片在80~10。度的蒸汽鍋內蒸10分鐘以脫去葉片中的水分。溫度過高容易使葉片蔫掉,溫度過低則脫水效果不好,在該溫度范圍蒸10分鐘是比較恰當的。
本發明中所述的苦丁茶葉片揉捻時間為15~20分鐘。揉捻時間太短葉片不易卷轉成條,茶汁也不易擠出;時間太長,葉片很容易被揉爛,以15~20分鐘為宜。
本發明中所述的苦丁茶葉片在40度的烘干機中烘1小時。40度的溫度模擬自然環境中曬太陽的溫度,進一步脫去葉片中多余的水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殺青操作對葉片表面的損傷,加工出來的苦丁茶外形更美觀;2)加工過程中有多道工序對葉片進行脫水處理,經過處理的苦丁茶葉片脫水徹底,既保留了茶香又延長了保存期。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選摘葉長為3cm的苦丁茶葉片,摘下后放置在陰涼干燥的地方存放8~10小時,蒸發掉新鮮葉片內的部分水分;然后將苦丁茶葉片放入蒸汽鍋內以90度高溫蒸10分鐘,防止葉片變紅,同時蒸發葉片中的部分水份,使葉片變軟,為揉捻成形創造條件;出鍋后攤放在懸置的絲網上用風機吹25分鐘,吹干葉片外表面的潮氣以免在揉捻時發生粘連;接著放到揉捻機中揉捻20分鐘;揉捻完后放在平底鍋烘干器中翻炒40分鐘,再攤放在干燥處擺放5小時,對葉片定型,最后再放入40度的烘干機中烘1小時,進一步脫去葉片中殘留的多余水分,用紫外線照射殺菌消毒,即可裝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宗菊,未經汪宗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4477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蓮花翠茗茶制茶方法
- 下一篇:一種金萱茶樹花紅茶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