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萃取鑭的廢水中除放射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33712.9 | 申請日: | 2016-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0572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強;邱顯揚;張魁芳;曹洪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21F9/12 | 分類號: | G21F9/12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 地址: | 51065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萃取 水中 放射性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萃取鑭的廢水中除放射性的方法。
背景技術
稀土礦物均含有一定數量的放射性物質,且不同的稀土礦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有較大差別。過去人們對稀土放射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獨居石、氟碳鈰礦及其混合礦方面,然而我國的離子型稀土礦也含有一些放射性元素。由于離子型稀土礦中含有一些放射性元素227Ac,227A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La的下面,其化學性質與La系相似。在鑭的萃取分離后,227Ac進入廢水,廢水之中的227Ac導致廢水放射性高,污染環境。227Ac屬于極毒類天然放射性核素,對人體的危害較大,尤其是吸入其α輻射體,相對危險度遠甚于226Ra。因此,需從放射衛生防護或環境保護角度深度脫除放射性元素,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目前,還未有從南方離子型稀土礦萃取鑭的廢水中除放射性方法的報道。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合適的、選擇性好的除放射性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去徹底,工藝簡單,選擇性好的從萃取鑭的廢水中除放射性的方法。
所述萃取鑭的廢水為南方離子型稀土礦中萃取鑭后的萃余液,其中鈣離子濃度為500~5000mg/L,總α濃度為30~70000Bq/L、總β濃度30~8000Bq/L,pH為2~5。
本發明的除放射性的方法如下:將碳酸鈉添加到萃取鑭的廢水中,調整pH為7~10,攪拌1~4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
本發明采用添加碳酸鈉與廢水中的227Ac生成沉淀,同時廢水中的鈣離子也與碳酸根形成沉淀,吸附227Ac沉淀物,減少溶液中漂浮的227Ac沉淀物從而提高除放射性效果的目的。
本發明的從萃取鑭的廢水中除放射性的方法能將放射性物質從廢水中除去,除去徹底,工藝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萃取鑭的廢水,其中鈣離子濃度為529mg/L,總α濃度為88Bq/L、總β濃度為67.7Bq/L,pH為3。加入碳酸鈉調整pH為8.5,攪拌1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按照GB/T5750-2006分析方法測得廢水中總α濃度為20.6Bq/L、總β濃度為9.4Bq/L。
實施例2
萃取鑭的廢水,其中鈣離子濃度為529mg/L,總α濃度為88Bq/L、總β濃度為67.7Bq/L,pH為3。加入碳酸鈉調整pH為9.5,攪拌4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測得廢水中總α濃度為0.5Bq/L、總β濃度為0.68Bq/L。
實施例3
萃取鑭的廢水,其中鈣離子濃度為529mg/L,總α濃度為88Bq/L、總β濃度為67.7Bq/L,pH為3。加入碳酸鈉調整pH為10,攪拌3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測得廢水中總α濃度為22.4Bq/L、總β濃度為9Bq/L。
實施例4
萃取鑭的廢水,其中鈣離子濃度為7542mg/L,總α濃度為30514Bq/L、總β濃度為6041Bq/L,pH為2.5。加入碳酸鈉調整pH為8,攪拌2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測得廢水中總α濃度為167Bq/L、總β濃度為13.9Bq/L。
實施例5
萃取鑭的廢水,其中鈣離子濃度為7542mg/L,總α濃度為30514Bq/L、總β濃度為6041Bq/L,pH為2.5。加入碳酸鈉調整pH為7,攪拌2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測得廢水中總α濃度為534Bq/L、總β濃度為69Bq/L。
實施例6
萃取鑭的廢水,其中鈣離子濃度為7542mg/L,總α濃度為30514Bq/L、總β濃度為6041Bq/L,pH為2.5。加入碳酸鈉調整pH為9,攪拌2小時后;靜置,吸出清液后過濾。沉淀即為放射性廢渣,清液為除放射性后的廢水。測得廢水中總α濃度為131Bq/L、總β濃度為26.7Bq/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3371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網站登錄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雙列油蠱式移印機的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