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內源微生物單井吞吐產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18802.0 | 申請日: | 2016-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589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林軍章;馮云;湯曉東;宋欣;譚曉明;段傳慧;孫剛正;胡婧;巴燕;徐闖;曹功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3/22 | 分類號: | E21B43/22;C09K8/582;C09K8/58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日新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24 | 代理人: | 劉亞寧 |
| 地址: | 25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表面活性劑 內源微生物 激活劑 油井 單井吞吐 篩選 單井 石油開采技術 油井利用率 試驗油井 套管損壞 現場試驗 有效期長 綜合作用 出砂 復配 油藏 增油 地層 有效期 微生物 傷害 污染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石油開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內源微生物單井吞吐產量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試驗油井的篩選;激活劑的篩選;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篩選;激活劑和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復配;現場試驗。本發明具有油藏適用范圍廣,工藝簡單,無油井出砂、套管損壞情況,油井利用率高的特點;注入的激活劑和生物表面活性劑不會對地層產生傷害和對環境造成污染;利用內源微生物和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綜合作用提高油井產量,具有有效期長,有效期大于12個月,增油效果好,單井日增油超過5.0t,投入產出比大于1:3.0。因此,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油井的微生物單井處理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石油開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內源微生物單井吞吐產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微生物吞吐采油技術是指通過油井井筒向地層中擠入特定的微生物和營養劑,然后利用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作用于儲層和原油,從而達到提高原油產量目的,該技術具有施工簡單,投資少,見效快,不傷害儲層的特點,因此,該技術在國內外油田均有大量油井應用,大慶油田已報道就有500多口油井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增油效果。微生物吞吐提高產量的主要機理包括:(1)微生物代謝產生生物表面活性劑、小分子酸、醇等代謝產物解除近井地層堵塞,提高油井流體滲流能力;(2)嗜烴微生物降解原油某些組分降低原油粘度;(3)微生物乳化、產氣作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動性。
微生物吞吐按照菌種來源不同分為外源微生物吞吐和內源微生物吞吐兩種,與外源微生物技術相比,內源微生物吞吐技術由于不需要發酵生產外源菌注入地層,所以施工工藝更加簡單、成本更低、菌種油藏適應性更強。
已申請的專利“一種用于稠油油井的微生物吞吐開采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專利公開號CN102191029A,專利“微生物吞吐采油方法”,專利公開號CN101240704A,專利“微生物單井吞吐采油方法”,專利公開號CN101131080,均是外源微生物單井吞吐技術工藝。已發表的文獻現場應用也都是應用外源微生物進行單井吞吐。外源微生物吞吐存在外源微生物油藏適應性差導致油井吞吐效果不穩定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提高內源微生物單井吞吐產量的方法,該方法利用油藏的內源微生物和注入的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綜合作用,達到提高單井產量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提高內源微生物單井吞吐產量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試驗油井的篩選
試驗油井的篩選需要滿足兩個條件:試驗油井的篩選標準為油藏溫度<100℃、油藏壓力<15MPa、地層水礦化度<120000mg/L、地層滲透率>50×10-3μm2、原油粘度小于3000mPa·s;(2)試驗油井中含有產生物氣和產生物聚合物微生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且濃度大于103個/mL。
(2)激活劑的篩選
激活劑的篩選,對于產生物氣微生物的激活劑配方為淀粉5g/L~15g/L、玉米漿干粉2g/L~5g/L、K2HPO4·3H2O 2g/L~3g/L、NaNO3 0.5g/L~1g/L、微量元素10mg/L~20mg/L;對于產生物聚合物微生物的激活劑配方為淀粉5g/L~10g/L、蛋白胨3g/L~5g/L、K2HPO4·3H2O 2g/L~3g/L、NaNO3 0.6g/L~1.0g/L、CaCl2 0.5g/L-1g/L、微量元素5mg/L~10mg/L。
(3)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篩選
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篩選方法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188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