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V2X網絡中的隨機接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518489.0 | 申請日: | 2016-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80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24 |
| 發明(設計)人: | 周欣;姜春霞;李維娜;呂征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10 | 分類號: | H04W72/10;H04W72/12;H04W74/0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11018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雙;王琦 |
| 地址: | 10008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v2x 網絡 中的 隨機 接入 方法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V2X網絡中的隨機接入方法,包括:在競爭式隨機接入時,Vehicle?UE或UE?type RSU在發送給網絡側的Msg3中攜帶終端指示標識,用于指示隨機接入的UE是否為Vehicle?UE或UE?type RSU;eNodeB根據所述終端指示標識選擇接入的終端;其中,Vehicle?UE或UE?type RSU優先于標準終端進行接入處理。應用本申請,能夠降低V2X業務的時延。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系統中的接入技術,特別涉及一種V2X網絡中的隨機接入方法。
背景技術
V2X(Vehicle to X)即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是未來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關鍵技術。V2X在3GPP RAN#68會議上被批準立項,主要研究基于3GPP通信協議的車輛數據傳輸方案。V2X通信包括V2V通信(車與車通信)、V2I通信(車與路側基礎設施通信)以及V2P通信(車與行人通信)。V2X應用將改善駕駛安全性、減少擁堵和車輛能耗、提高交通效率和車載娛樂信息等。
在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edicated Short RangeCommunications,簡稱DSRC)來傳輸V2X業務,但是其傳輸指標(如通信距離、時延或可靠性等)無法滿足V2X業務對傳輸指標的技術需求。尤其,目前V2X業務的時延問題比較突出。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V2X網絡中的隨機接入方法,能夠降低V2X業務的時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V2X網絡中的隨機接入方法,包括:
在競爭式隨機接入時,Vehicle-UE或UE-type RSU在發送給網絡側的Msg3中攜帶終端指示標識,用于指示隨機接入的UE是否為Vehicle-UE或UE-type RSU;
eNodeB根據所述終端指示標識選擇接入的終端;其中,Vehicle-UE或UE-type RSU優先于標準終端進行接入處理。
較佳地,該方法還包括:在所述Msg3中攜帶業務指示標識,用于指示隨機接入是否與V2X有關。
較佳地,所述在發送給網絡側的Msg3中攜帶終端指示標識和/或業務指示標識包括:對于因初始接入而進行的競爭式隨機接入,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或者,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和業務指示標識;對于因連接重建而進行的競爭式隨機接入,在RRC連接重建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或者,在RRC連接重建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和所述業務指示標識。
較佳地,所述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包括:
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車載終端標識,用于指示隨機接入的UE是否為Vehicle-UE;當系統中存在UE-type RSU時,在所述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的建立原因信元中增加UE-type RSU的原因值,用于指示隨機接入的UE是UE-type RSU。
較佳地,所述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包括:
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UE類型標識,用于指示隨機接入的UE是標準終端、Vehicle-UE或UE-type RSU。
較佳地,所述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所述業務指示標識包括:當隨機接入的Vehicle-UE是進行緊急V2X業務時,將所述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的建立原因信元設置為emergency;當隨機接入的Vehicle-UE是進行非緊急V2X業務時,將所述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的建立原因信元設置為highPriorityAccess。
較佳地,所述在RRC連接建立請求消息中攜帶所述終端指示標識和所述業務指示標識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普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1848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