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載除塵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512617.0 | 申請日: | 2016-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699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躍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市志遠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45/14 | 分類號: | B01D45/14;B01D45/18 |
| 代理公司: | 無錫大揚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2248 | 代理人: | 何軍 |
| 地址: | 214401 江蘇省無錫市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除塵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載除塵設備,屬于車輛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和建造業也不斷擴大,伴隨而來的粉塵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出于舒適和健康考慮,越來越多的地方使用到了除塵系統,實現對空氣的過濾,其中車載除塵系統作為一種具有較大尺寸要求的除塵設備,其規格必須要符合發動機倉的空間進行設計,而傳統的小型灰塵分離設備一般是通過一個濾網實現對灰塵的分離,此種結構雖然分離效果好,但缺點是缺少自動凈化機制,灰塵會積壓在濾網上,時間一久會嚴重影響過濾性能,同時還會滋生細菌,影響使用者的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除塵系統無法自動濾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車載除塵設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車載除塵設備,包包括一個分離空腔和一個驅動凸輪,所述分離空腔為一個軸線與地面平行的圓形腔體,在所述分離空腔的中部轉動連接有一個引導葉輪,在所述圓形腔體上還設置有一個進風口和一個排灰口,所述進風口和排灰口的軸線呈90°設置,且進風口和排灰口的軸線均位于分離空腔外壁的切線上,所述排灰口朝向地面,且軸線與地面相垂直;所述引導葉輪包括一個與分離空腔中心設置轉動連接的轉動塊,在所述轉動塊上環形陣列設置有若干驅動葉片,所述驅動葉片為直板狀,在驅動葉片朝向驅動方向一側的端部垂直設置有一個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和驅動葉片均平行于圓形腔體的軸線,在所述驅動葉片對應轉動塊連接部位于引流板之間的表面上還設置有一個捕獲板,所述捕獲板包括一個與驅動葉片表面固定連接的基板,在所述基板上直線陣列設置有若干圓形位于引導葉輪軸線的弧形濾板,所述濾板為網狀結構;所述驅動凸輪包括一個圓形的主驅動輪,在主驅動輪上鏡像對稱設置有兩個凸塊,所述驅動凸輪通過傳動皮帶與轉動塊之間轉動連接,所述驅動方向引導葉輪的驅動方向為進風口朝向排灰口;所述排灰口分為排灰空腔和輔助進風空腔,所述排灰空腔和輔助進風空腔之間成一個小于90°的夾角,所述排灰空腔和輔助進風空腔的軸線與分離空腔相切,所述輔助進風空腔設置在排灰口靠近進風口的一側,在所述輔助進風空腔內設置有一個輔助進風葉輪,在所述排灰空腔內設置有一個輔助排風葉輪,在所述進風口處設置有一個主驅動葉輪,主驅動葉輪的驅動方向朝向分離空腔內部;在所述分離空腔壁面與排灰口對稱位置設置有一個排風口。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主驅動葉輪和輔助驅動葉輪均為軸流式葉輪。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分隔板的端部位于驅動葉輪的邊緣位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在所述驅動葉片表面設置有一個垂直于其軸線的梯形槽,所述基板與弧形濾板之間為一體結構,所述基板通過梯形槽嵌入到驅動葉片表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若干L形的驅動葉片,并對其進行變加速驅動,使得驅動葉片在加速運動中一邊可以將吸入的空氣中的灰塵進行高速分離,引流板可以防止灰塵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分離空腔內壁,導致設備的卡死,捕獲板提高了驅動葉片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提高了灰塵分離的效率,可拆卸結構便于維護,同時在轉動至分離空腔底部時,可以在離心力的驅動下從驅動葉片表面分離出來,并經由一個輔助驅動葉輪對吸附力較大的灰塵進行吹拂,從而使得灰塵受迫從排灰空腔排出,而后凈化過的空腔從排風口排出。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分離空腔;2、轉動塊;3、驅動凸輪;4、皮帶;5、進風口;6、排風口;7、排灰空腔;8、輔助進風空腔;、9、驅動葉片;10、引流板;11、基板;12、弧形濾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市志遠汽車飾件有限公司,未經江陰市志遠汽車飾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5126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