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分配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83296.6 | 申請日: | 2016-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74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治平;郭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7/50 | 分類號: | H04L47/50;H04L4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馮建基 |
| 地址: | 51805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緩存 隊列 分配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分配方法及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根據擁塞發生時產生的擁塞通知消息CNM確定向發生擁塞的擁塞點發送擁塞控制流CCF的前向端口;根據CNM為前向端口的CCF分配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解決了相關技術中擁塞點丟包率高的問題,降低了擁塞點的丟包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分配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以太網三層協議網絡中,傳輸控制協議(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簡稱為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簡稱為UDP)作為標準的傳輸協議被廣泛應用。其中,TCP協議采用擁塞控制機制以保證數據包的可靠性傳輸,但因其將各種因素的網絡丟包均視為網絡擁塞,其傳輸效率較低;而UDP協議則基于無連接的網絡協議報文傳輸,其傳輸可靠性較低。
2010年,IEEE標準組織發布了無損以太技術的系列相關標準。其中,IEEE802.1Qau定義了后向擁塞通知協議,也稱量化擁塞通知(Quantized CongestionNotification,簡稱為QCN)協議,圖1是根據相關技術的IEEE802.1Qau協議原理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IEEE 802.1Qau是可以實現可靠性較高的,并且高效率傳輸的以太網協議。
在QCN協議定義的擁塞通知域(Congestion Notification Domain,簡稱為CND)中,配置擁塞點(Congestion Point,簡稱為CP)的網絡設備的后向端口檢測到擁塞情況發生,則通過擁塞通知消息(Congestion Notification Message,簡稱為CNM)將擁塞情況通知到導致擁塞的源站點(也稱反應點(Reaction Point,簡稱為RP)),通知其進行自身數據傳送速率的控制。配置RP的網絡設備接收到CNM消息時,解析此消息,判定出導致擁塞的數據流并對其降速處理,從源頭上解決CP端的擁塞情況,避免擁塞擴散(CongestionSpread)。
當前QCN存在的問題是,RP設備對于導致擁塞的數據流,也就是擁塞控制流(Congestion Controlled Flow,簡稱為CCF)的主動降速響應不夠及時,導致在配置CP的網絡設備上,CP檢測到擁塞情況發生后,后向端口的數據傳輸隊列迅速耗盡,導致網絡丟包,降低了網絡傳輸的可靠性。
針對相關技術中擁塞點丟包率高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有效地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分配方法及裝置,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擁塞點丟包率高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分配方法,包括:根據擁塞發生時產生的擁塞通知消息CNM確定向發生擁塞的擁塞點發送擁塞控制流CCF的前向端口;根據所述CNM為所述前向端口的CCF分配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
可選地,根據所述CNM為所述前向端口的CCF分配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包括:判斷空閑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的數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預定數量;在判斷出所述空閑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的數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預定數量的情況下,根據所述CNM從空閑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中為所述前向端口的CCF分配所述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和/或,在判斷出所述空閑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的數量小于所述預定數量的情況下,根據所述CNM從空閑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和非CCF的數據流占用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中為所述前向端口的CCF分配所述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
可選地,根據所述CNM為所述前向端口中CCF分配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包括:獲取所述CNM的特征值;根據所述CNM的所述特征值判斷所述CNM是否是由合法的CCF觸發的CNM;在判斷出所述CNM是由合法的CCF觸發的CNM的情況下,為所述前向端口的CCF分配所述預定數量的數據傳輸緩存隊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832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