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483023.1 | 申請日: | 2016-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21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昌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16 | 分類號: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31216 | 代理人: | 張恒康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室 墻體 后澆帶處 提前 回填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后澆帶施工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法。
背景技術
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后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后澆帶保留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個月,在此期間,將影響室外回填,外架搭設等工作,將嚴重影響項目的施工進度且將增加項目的施工成本。
當前對于后澆帶的處理措施大多為等時間達到設計要求后進行回填工作,當工作面不充足時,將嚴重影響后續工作進行,如若地下室外墻有防水、保溫等措施,長時間未回填更容易造成防水、保溫的破損。
因此已知的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式存在著上述種種不便和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效果好、成本低的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利用砌塊在地下室外墻后澆帶處砌筑一個操作井,操作井頂標高與回填土標高一致,操作井大小以適合一人在其中作業為宜;
b、外墻防水層預留接頭邊緣距后澆帶邊緣100mm,保溫層在后澆帶處預留接頭距防水層邊緣150mm;
c、待后澆帶澆筑完成后,恢復防水層,與預留防水層搭接100mm,最后按設計要求施工保溫層;
d、外墻防水層和保溫層施工完成后,再將操作井以設計要求回填土回填完。
本發明的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法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井墻厚≥240mm。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井寬度≥760m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的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1、節約施工成本
該方法消耗工程量小,方法簡單易行,無需保養維護,應用范圍廣,值得推廣;
2、加快工期,降低施工投入
該方法在滿足后澆帶預留意圖的同時能很好的加快施工進度,不用等后澆帶澆筑周期,縮短工期,降低施工投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井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保溫層恢復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井回的土方回填示意圖。
圖中:1墻體,2后澆帶,3預留防水層,4操作井,5操作井墻體,6恢復防水層,7外墻保溫層,8外墻防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的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利用砌塊在地下室外墻后澆帶處砌筑一個操作井,操作井頂標高與回填土標高一致,操作井大小以適合一人在其中作業為宜,所述操作井墻厚240mm,操作井寬度為760mm。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井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b、外墻防水層預留接頭邊緣距后澆帶邊緣100mm,保溫層在后澆帶處預留接頭距防水層邊緣150mm。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保溫層恢復示意圖。
c、待后澆帶澆筑完成后,恢復防水層,與預留防水層搭接100mm,最后按設計要求施工保溫層。
d、外墻防水層和保溫層施工完成后,再將操作井以設計要求回填土回填完。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井回的土方回填示意圖。
本發明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技術進步,本發明的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處提前回填的方法,消耗工程量小,方法簡單易行,無需保養維護,應用范圍廣,節約施工成本,值得推廣。
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發明之用,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發明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830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