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470860.0 | 申請日: | 2016-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369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宇松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2 | 分類號: | A61K36/9062;A61P9/10;A61P2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42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中風 藥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研發生產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
背景技術
風痰,病證名。痰擾肝經的病證。風痰證有以下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痰擾肝經的 病證。《醫學入門》卷五:“動于肝,多眩暈頭風,眼目瞤動昏澀,耳輪瘙癢,脅肋脹痛,左癱右 瘓,麻木蜷跛奇證,名曰風痰。”《醫宗必讀》卷九:“在肝經者,名曰風痰,脈弦面青,四肢滿 悶,便溺秘澀,時有躁怒,其痰青而多泡。”又名肝經風痰。二是指素有痰疾,因感受風邪或風 熱怫郁而發的病證。《泰定養生主論》:“風痰者,因感風而發,或因風熱怫郁而然也。此皆素 抱痰疾者,因風、寒、氣、熱、味而喘咯咳唾,非別有五種之痰”。
由于時代認識的局限,唐宋以前,風之外受內生,統稱“中風”。近代根據風之成因, 將風病分為外風和內風。風痰之“風”古人多從外風立論,并未詳加區分論治,但外風和內風在治療原則上有本質的不同,外風宜散,內風宜熄,故應將風痰證分為外風觸痰證與內風痰 擾證兩大類。凡內風擾動挾有痰邪者可歸于內風痰擾證,“肝為風木之臟”,因“肝風”不同于 外來之風,亦名“內風”。至于素有痰疾,受風觸發之證為外風觸痰證。
瘀血因血液運行不暢而阻滯于脈中,或溢于脈外,凝聚于某一局部而形成的病理 產物。產生后的瘀血又可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而成為一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導致許多新的 病證。瘀血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氣虛、氣滯、血寒等原因,導致血行不暢而凝滯于脈中;二是因外傷或其他原因造成內出血,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散或排出,停留于體內所形成。瘀血的病證特點,有刺痛、腫塊,固定不移,出血色紫暗或夾有瘀塊,面、唇、爪甲紫紺,舌質紫暗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所述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組分組成,
川烏20~25份,高良姜10~15份,使君子6~9份,廣金錢草3~5份,
川芎9~13份,苦楝皮15~20份,桑寄生5~8份,杜仲13~15份,
黃芪8~13份。
進一步地,所述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組分組成,
川烏20份,高良姜10份,使君子9份,廣金錢草5份,
川芎13份,苦楝皮20份,桑寄生8份,杜仲15份,黃芪13份。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各組分之間協同作用,不僅具有活血化瘀、促進淤血吸收的作用,還能有效地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所選材料皆為傳統中藥材料,無任何毒副作用。主治急性期中風,中風恢復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下述實施例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發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配備本發明治療中風的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組分組成,川烏20份,高良姜10份,使君子9份,廣金錢草5份,川芎13份,苦楝皮20份,桑寄生8份,杜仲15份,黃芪13份;每份1g。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各組分之間協同作用,不僅具有活血化瘀、促進淤血吸收的作用,還能有效地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所選材料皆為傳統中藥材料,無任何毒副作用。主治急性期中風,中風恢復期。
以上所述僅用以方便說明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創作的精神范疇內,熟悉此技術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做的各種簡單的變相與修飾應當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宇松,未經黃宇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708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雞鼻炎的藥物及其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艾草膏藥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