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定含鐵塵泥中氯離子含量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464782.3 | 申請日: | 2016-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43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0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旭飛;王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9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顧進 |
| 地址: | 21003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定 含鐵塵泥中 氯離子 含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爐煉鐵燒結工序用料的氯離子含量的定量分析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測定含鐵塵泥中氯離子含量的方法,屬于分析化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二僫英指的并不是一種單一物質,而是兩大類有機化合物,全稱分別叫多氯二苯并-對-二僫英(簡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簡稱PCDFs),共包括210種化合物。中國的環境標準中把它們統稱為二僫英類。二僫英類物質是目前已經認識到的環境荷爾蒙中毒性最大的一種,其最大的危害是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癌、致突變。
鋼鐵冶煉過程中,二惡英主要產生于鐵礦石燒結、金屬熔融和高爐廢氣冷卻程序中,燒結工序和電爐煉鋼工序中二僫英的產生比較顯著。冶煉氯源的產生主要在過程物料或原燃料中的氯化物及無機氯載體。為了準確控制氯源總量,需要對燒結過程物料中氯離子的含量進行準確定量。
檢測水質溶液中的氯離子的方法主要有比濁法、氯離子選擇電極法、電位滴定法、光度法等。這些方法存在共存離子干擾、測定靈敏度低,結果準確度不能滿足實際分析需要。
中國專利文獻CN201110196179.9,名稱為,一種含鐵塵泥中氯含量的測定方法,公開了一種含鐵塵泥中氯含量的測定方法,該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1)該方法是傳統比濁法的演變,不可避免有色物質和懸浮雜質對氯化銀白色沉淀的干擾。(2)含鐵塵泥類樣品均含有少量有機物,影響樣品中氯離子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的轉化率。
中國專利文獻CN200410053283.2,名稱為,測定鐵礦石、氧化鐵粉中總氯含量的方法,該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1)氯化氫(HCL)為易揮發氣體,在高溫加熱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損失,容易導致隨機性誤差增多,(2)加入的試劑磷酸不易提純,含重金屬等雜質,基體復雜,干擾電位儀的計量點判斷。以上兩種技術均為傳統方法的演變,自動化程度低,難以滿足現代鋼鐵企業快節奏生產要求。
文獻《離子色譜測定危險固廢物飛灰中的氯離子》(張恒、賈麗、谷學新、王穎等,現代科學儀器,2008(4)118-119頁)介紹了固廢垃圾焚燒后的飛灰中氯離子的離子色譜測定,該文獻涉及的物料主要為環境固廢垃圾焚燒后的飛灰;采用分離效率較低IonPac14的分離柱;淋洗液為碳酸鈉、碳酸氫鈉基體,存在需要添加改進劑消除碳酸峰并需要尋找合適配比濃度的弊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測定含鐵塵泥中氯離子含量的方法,解決現有含鐵塵泥中氯離子的質量含量檢測精度低、檢測時間長、檢測繁瑣、檢測自動化程度低的技術問題,為鋼鐵行業二僫英排放環境監控研究提供判斷依據。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測定含鐵塵泥中氯離子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配置含鐵塵泥中氯離子含量的離子色譜檢測條件,采用大體積進樣,定量環25~100ul,容量為4mm×250mm的AS17分離柱、AG17保護柱,柱溫為25~35℃,載氣流速壓力為0.2~0.4MPa;在線產生無碳酸根污染的EGC-KOH淋洗液,采用等度淋洗,淋洗液濃度為5~30mmol/l,流速為0.8~1.0ml/min;其中抑制器電流為20~75mA;
2)制備試樣溶液,稱取0.1~1g過200目篩的含鐵塵泥試樣于100ml或1000ml容量瓶中,加水80ml,超聲震蕩器中提取30min,用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取上層清液,用0.20微米濾膜過濾,濾液經過除重金屬小柱、有機物小柱后,棄去5~10ml的初始液,制備成待測試樣溶液,轉移到5ml試樣瓶中;
3)對試樣溶液進行離子色譜分析,按照步驟1)中離子色譜檢測條件測定試樣溶液中氯離子峰面積A試,得到試樣溶液中氯離子峰面積A試和氯離子色譜圖譜;
4)計算試樣溶液中氯離子的含量,試樣溶液中氯離子的含量按公式一計算,lgC試=a×lgA試+b公式一,公式一中C試為試樣溶液中氯離子的含量,單位為mg/l;A試為試樣溶液中氯離子的峰面積,單位為mv·min,a和b為無量綱常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647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