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馬鈴薯網棚原種繁育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430969.1 | 申請日: | 2016-06-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095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玉瑩 |
| 主分類號: | A01G9/14 | 分類號: | A01G9/14;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451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馬鈴薯 原種 繁育 技術 | ||
1.一種馬鈴薯網棚原種繁育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具體步驟:
(1)合理選茬選地:適合與禾谷類作物輪作,前茬以麥類、谷子、玉米等作物為好,其次是豆類、高粱等,而油菜、胡麻及茄科蔬菜等茬口不宜種植;應選地勢高亢,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通氣良好的地塊種植;
(2)精選種薯,困種催芽:選擇優良的微型薯作種,切忌用未通過休眠的微型薯作種;挑選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催芽時出芽整齊一致的薯塊為最佳;播前對種薯進行困種催芽,方法是播前20天左右將種薯出窖,置于明亮室內或室外避風向陽處平鋪2~3層,2~3天翻動1次,溫度保持在15℃~18℃催芽,待頂芽長萌動時即可播種;
(3)適期適密播種:以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種為宜均不宜遲播;播種密度因該品種株型緊湊可適當加大,一般每畝4000~4500穴為宜,瘠薄地每畝3500~4000穴;播深10~15厘米為宜;
(4)重施底肥,早施追肥:要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配合,切忌氮肥過量;底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尿素8~10公斤、過磷酸鈣30~50公斤;追肥要早要適量,一般在第一次中耕培土時視長勢每畝追施碳銨10~15公斤;
(5)及時搭建網棚,防止蚜蟲傳毒:在馬鈴薯未出苗時及時采用6米長的4分鋼管搭建網棚,網棚寬度以8米為宜,高度2.3米左右,長度30~50米左右,網棚兩側鋼管間距2米,兩側各設有1個側梁,頂部設有1個頂梁,4分鋼管采用6鋼管作為套管,鋼管與鋼管(或套管)的交接處用卡簧固定;鋼架搭建好后,及時用40目的網紗覆蓋,防止蚜蟲進入,傳播病毒;
(6)加強早促快發、先促后控管理: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及時鋤草松土;現蕾期進行中耕培土;在整個生長期,土壤水分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60%~80%比較合適;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在現蕾至初花期可根據實際酌情灌水;在現蕾期如植株生長過旺,可噴施700~1500倍液的多效唑以控制徒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玉瑩,未經陳玉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3096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