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催化氣化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30789.3 | 申請日: | 2016-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8624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金利;朱艷芳;蔡進;魏士新;黃先亮;徐本剛;張杰;吳學其;吳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團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31/26 | 分類號: | B01J31/26;C10J3/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湯志武 |
| 地址: | 21004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 氣化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煤催化氣化催化劑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流化床煤催化氣化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催化劑為碳酸鉀和另外一種或幾種有機鉀鹽的混合物,采用過量浸漬法制備,活性組分與碳基材料之間以較強的作用力結合,在碳基材料上高度分散,與單一的碳酸鉀催化劑相比,本發明的催化劑前軀體鉀鹽混合物具有更低的共熔點,在氣化反應中易于由固態轉變為液態,能夠滲透到更多的碳基材料空隙中,加之混合物鉀鹽中的陰離子的協同作用,從而提高煤的氣化效率,提高產品氣中甲烷含量,降低氣化反應中鉀與碳基材料中的硅、鋁等物質反應生成沒有活性的硅鋁酸鉀的比例,提升了鉀的有效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流化床煤催化氣化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煤炭生產量和消費量的不斷增加,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已成為擺在我國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煤氣化技術是未來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的關鍵技術之一,為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從上世紀石油危機時,煤低溫催化劑氣化就曾是煤化工學者的研究熱點。催化劑的研究在煤催化氣化技術中占有重要位置。煤催化氣化常選用堿金屬、堿土金屬和過渡金屬催化劑等,其中堿金屬的氫氧化物和碳酸鹽是公認的效率最高的單體催化劑。美國的Exxon mobil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了以堿金屬(K、Na)或堿土金屬(Ca)的鹽類和氫氧化物如K2CO3和Na2CO3-Ca(OH)2為催化劑的催化煤氣化技術。
堿金屬的熔點的高低決定了其催化活性的大小,金屬的多元混合能夠顯著降低混合物的共熔點,在氣化條件下有很好的流動性和潤濕性,與煤表面有更充分的接觸,因此表現出更好的催化性能。Y.D.Yeboah等對多種二元、三元堿金屬催化劑進行了系統研究,二元的NaCO3-K2CO3催化劑,兩種組分質量分數為29%和71%時,催化性能較好,主要在這個配比下,混合物具有更低的共熔溫度。
除了上述熔點溫度影響因素以外,煤催化氣化催化劑的性能還與催化劑的添加量、催化劑的存在形態以及催化劑在碳基材料上的分布情況有關,適宜添加量的催化劑在碳基材料上分布越均勻其催化效率越高。
由于碳基材料中黏土礦物的存在,碳酸鉀催化劑中鉀易與礦物質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鋁酸鉀(KAlSiO4),該物質對煤催化氣化過程沒有活性,從而影響催化劑的氣化性能,特別是對于硅、鋁含量較高的煤種,這種影響更加明顯;同時使用碳酸鉀催化劑,生成氣中甲烷的含量相對不高,氣質較差。
對于煤催化氣化來說,生成氣中含有高含量的甲烷是保證氣質的重要指標。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具有較高的氣化性能、較強的穩定性、較高的活性組分利用率和較高的甲烷含量的催化劑,這也是突破煤催化氣化領域產業化技術瓶頸的關鍵點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上述技術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流化床煤催化氣化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催化劑為碳酸鉀和另外一種或幾種有機鉀鹽的混合物,采用過量浸漬法制備,活性組分與碳基材料之間以較強的作用力結合,在碳基材料上高度分散。該發明在保障氣化過程轉化為氣相產物轉化率的同時,提高成品氣中甲烷的含量,提升催化劑的穩定性,提高鉀的有效利用率。
本發明是一種適用于流化床煤催化氣化催化劑,采用過量浸漬法制備催化劑,催化劑通過濃度擴散到碳基材料的孔道里面,催化劑以較強的的化學作用力鍵形式固定在碳基材料上,催化劑中的K高度分散于碳基材料上,金屬組分K的含量占碳基材料質量的5%-12%,最佳含量為8%-10%,催化劑成品粒徑為80-100目。
催化劑為碳酸鉀和另外一種或幾種有機鉀鹽的混合物A,混合物A為甲酸鉀、乙酸鉀、草酸鉀、苯二甲酸氫鉀和油酸鉀中的一種或幾種,碳酸鉀和混合物A中K含量的質量比為1:1-4: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團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團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3078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