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止血、殺菌功能的納米酶止血劑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416819.5 | 申請日: | 2016-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964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閻錫蘊;范克龍;高利增;段德民;張德璽;桑建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吉爾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3/34 | 分類號: | A61K33/34;A61K33/24;A61K33/26;A61K33/32;A61L15/44;A61P31/04;A61P31/10;A61P7/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穆彬 |
| 地址: | 10010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止血 殺菌 功能 納米 止血劑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生物醫學、納米技術和生物醫藥器械的交叉領域。特別地,本發明屬于納米材料的醫學應用。具體的說,提供一種止血抗菌劑,應用于創傷性傷口的止血抗菌治療。
技術背景
失血和傷口感染是在突發性事件、意外事故以及戰爭中導致人員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失血會直接造成傷員的昏迷、休克,是造成人體受機械性損傷后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1]。而傷口感染是刀傷、挫傷、火器傷等創傷性傷口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傷口感染會造成創口的愈合及修復困難,乃至無法修復,甚至截肢。傷口的及時止血和抗菌是創傷性傷口的治療領域所亟需解決的一個難題[2]。
臨床上常用的止血材料為止血紗布、止血纖維及止血繃帶。這些材料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止血耗時長,對重度出血癥狀效果差;(2)易于傷口黏連,而不易換藥;(3)不具有抗菌的能力[3]。目前,國內外用于重度出血的急救止血產品較少,主要的產品是依賴于沸石分子篩超強的吸水能力而發展起來的快速止血產品,但是該類產品在吸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產生明顯的熱灼傷[4]。同時,此類產品同樣不具有抗菌效果。
據市場調查,目前我國每年用于臨床的各類止血材料約為500噸,其中用于外科手術的止血材料約為200噸。用于各種創傷與外科手術的止血材料的國內市場約為400億元/年,且年平均增長率達5%。如果能夠占據其中1%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就有4億左右。面對世界70多億人口的民用市場,止血材料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開發出能夠在止血的同時又有抗菌效果的止血劑,將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且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在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研究中,發明人發現,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的酶活性[5],會催化底物過氧化氫產生羥基自由基[5,6],能夠殺滅多種細菌 [7],具有此類酶活性的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因此被稱為納米酶。另外,發明人還發現,納米酶具有止血的功能,進而本發明人開發了一種抗菌止血劑(圖1)。
具體而言,本發明包括以下方面: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涉及一種止血劑,其包含納米酶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被能夠將血液中成分轉變為過氧化物的催化劑修飾。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過氧化物為H2O2。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是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選自Fe3O4、Fe2O3、Co3O4、V2O5、MnO2、CeO2、CuO納米顆粒或其組合。
在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為Fe3O4納米顆粒。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涉及納米酶在制備止血劑中的用途。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被能夠將血液中成分轉變為過氧化物的催化劑修飾。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是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選自Fe3O4、Fe2O3、Co3O4、V2O5、MnO2、CeO2、CuO納米顆粒或其組合。
在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納米酶為Fe3O4納米顆粒。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催化劑是酶。
在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催化劑是葡萄糖氧化酶和/或尿酸氧化酶,相應地,所述血液中成分為葡萄糖和/或尿酸,對于催化劑的選擇,顯然不限于上述兩種,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所有能夠將存在于血液中 的成分轉變產生過氧化物如過氧化氫的物質均可用于本發明。
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催化劑以化學偶聯方法修飾所述納米酶。
在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化學偶聯方法使用偶聯劑如NHS-EDC、戊二醛或硅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吉爾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吉爾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168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