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10618.4 | 申請日: | 2016-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0114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宋兵;韓可喜;肖軍;李凱茂;劉娟;繆輝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7/04 | 分類號: | C22B7/04;C22B34/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梁鑫,高蕓 |
| 地址: | 617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冷卻 效率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鈦渣冶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鈦渣冷卻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電爐生產的鈦渣冷卻主流工藝是:熔融鈦渣出爐后進入渣盆或渣罐(渣盆裝渣量約5~15噸、渣罐裝渣量約20~40噸,根據電爐出渣量可選擇渣盆4~10個或渣罐2~4個),待靜置10~20min后向渣盆或渣罐中噴水冷卻,直至鈦渣表面冷卻至200℃以下,其冷卻時間約4.5~6h,渣罐中鈦渣冷卻時間較渣盆更長。鈦渣冷卻后形成致密的大渣塊,渣塊從渣盆或渣罐中脫落后,經液壓錘將渣塊一分為四,此時渣塊內部溫度約400~600℃,進一步噴水冷卻鈦渣至室溫。錘破后鈦渣再經鄂式破碎得到小渣塊鈦渣,小渣塊鈦渣再經錘式破碎機或球磨機得到細粒鈦渣,細粒鈦渣經計量包裝后得到成品鈦渣。
現有鈦渣冷卻處理工藝存在冷卻效率低、冷卻時間長、水耗量大、工藝流程長,要求渣冷場地盡量大、后續破碎成本高且破碎新產品粒徑差異大等缺點,限制了鈦渣產能提升、阻礙了鈦渣冶煉技術優化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率的鈦渣冷卻處理方法,該方法不僅可解決鈦渣冷卻耗水量大的問題,而且可省去渣盆或渣罐準備、吊渣和渣塊破碎等流程,極大地簡化了鈦渣出爐冷卻處理工序,縮短其冷卻時間,提高冷卻效率3~4倍,極大的降低鈦渣冷卻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率的鈦渣冷卻處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熔融鈦渣的粒化:
出爐后的熔融鈦渣進入轉桶粒化器的多孔轉桶中,隨著多孔轉桶的高速轉動,熔融鈦渣從孔中被甩出,然后在氮氣氛圍中粒化成顆粒,得到粒化鈦渣;
b、粒化鈦渣的快速冷卻:
將上述粒化鈦渣送入四周通往氮氣的料倉,將其冷卻至100~150℃;所述氮氣的流量為1000~1500L/min;
c、冷卻粒化鈦渣后處理:
對步驟b冷卻后的粒化鈦渣進行篩分、破碎,得到成品鈦渣。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步驟a中,所述多孔轉桶的轉速為400~900r/min,孔直徑為15~40mm。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步驟a中,所述氮氣的流量為80~150L/min。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步驟a中,所得粒化鈦渣的溫度為1000~1200℃。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步驟b中,所述氮氣的流動方向為從料倉下部向上和與鈦渣流動方向垂直相結合。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步驟a和b中與鈦渣熱交換后的氮氣經冷卻后可循環用于步驟a和b。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步驟c中,所述篩分是指過20目和140目雙層篩。
其中,上述提高鈦渣冷卻效率的方法中,所述多孔轉桶直徑為1~1.5m、轉桶高度2~3m;所述轉桶粒化器的直徑為8~12m,圍欄高3~4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方法屬于干法鈦渣冷卻處理方法,整個過程無需耗水,并省去傳統工序中渣盆或渣罐準備、吊渣和渣塊破碎等工序,極大地簡化了鈦渣出爐后的處理流程,節省了鈦渣冷卻處理時間,提高冷卻效率3~4倍,降低了鈦渣冷卻成本,為熔融鈦渣的冷卻處理提供了一種效率高、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的新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率的鈦渣冷卻處理方法,該技術方案通過旋轉多孔轉桶對熔融鈦渣進行粒化,通過氮氣對粒化鈦渣進行急冷,冷卻后的粒化鈦渣經篩分破碎得到不同粒徑的鈦渣,不同粒徑鈦渣分別用于不同用途。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熔融鈦渣的粒化:
熔融鈦渣出爐后進入轉桶粒化器的多孔轉桶中,熔融鈦渣在多孔轉桶200~600r/min轉速下旋轉帶動,從孔中甩出,然后在流量80~150L/min氮氣保護氣氛中粒化成顆粒,得到溫度為1000~1200℃的粒化鈦渣;
b、粒化鈦渣的快速冷卻:
將上述粒化鈦渣送入四周通往氮氣的料倉,氮氣流量為1000~1500L/min,控制粒化鈦渣快速降溫至100~150℃;
c、冷卻粒化鈦渣后處理:
待步驟b冷卻完成后,對冷卻后的粒化鈦渣篩分、破碎,得到成品鈦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106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