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綜框靜力、慣性力平衡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08217.5 | 申請日: | 2016-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90832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0 |
| 發明(設計)人: | 馮慶庚;周順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易利耐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C9/06 | 分類號: | D03C9/06;D03C5/00 |
| 代理公司: | 煙臺上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7234 | 代理人: | 蒲篤賢 |
| 地址: | 2158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力 慣性力 平衡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綜框靜力、慣性力平衡機構。
背景技術
紡織機由經線開口、送緯、打緯、送經、蜷取五種運動機構組成。其中開口機構消耗的能量占紡織機總消耗能量的30-40%,主要消耗在綜框的上、下往復運動的過程中。
隨著機械電子化的大趨勢,已經有《直接驅動綜框的電子開口機構》專利技術出現。其技術基礎是綜框靜力、慣性力平衡技術,否則克服綜框的自身重量就需要消耗很大的電能,所有現有綜框運動消耗的功率,將超過紡織機總消耗功率的數倍,這樣直接驅動專利技術就難于實施。
因此,設計出理想的綜框靜力、慣性力平衡機構,無論對于改造現有各種紡織機開口機械,實現紡織機節能降耗,還是實現《直接驅動綜框的電子開口機構》專利都是勢在必行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平衡綜框自身重量的綜框靜力、慣性力平衡機構。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綜框靜力、慣性力平衡機構,包括綜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綜框上方的平衡裝置;
所述平衡裝置包括矩形框架、平衡配重板、一對立板及一對擺軸支撐板,矩形框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綜框所在平面,矩形框架包括與所述綜框所在平面垂直的左右側邊框,以及與所述綜框所在平面平行的前邊框和后邊框,一對所述立板左右對稱的安裝在所述矩形框架上方,立板的下端分別與左右側邊框固定連接,在兩個立板之間形成平衡配重板的插裝空間;所述立板上設有滑道,所述平衡配重板可滑動的插裝在所述滑道內,所述平衡配重板的下部對應于平衡配重板中心線對稱的設有一對配重板鉸鏈孔;
一對所述擺軸支撐板對稱的安裝在所述矩形框架的下方,擺軸支撐板的上端分別與前邊框和后邊框固定連接;擺軸支撐板上左右對稱的設有擺軸支撐孔,在兩個擺軸支撐板相對應的擺軸支撐孔中安裝有擺軸;
所述平衡裝置還包括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包括兩端分別設有連桿鉸接孔的上連桿、下連桿以及中連桿,所述中連桿的中心還設有連桿擺軸孔,所述中連桿通過連桿擺軸孔套裝在所述擺軸上;所述上連桿的上端通過配重板鉸接孔及連桿擺軸孔與所述配重板鉸接連接,下端與中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接,所述下連桿的下端與所述綜框的上端鉸接連接,上端與所述中連桿的另一端鉸接連接。
上述的左、右和前、后位置是以本機構安裝在紡織機上的工作狀態位置為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平衡機構,是一種對稱運動的平行機構,即綜框和平衡重板做反向平行運動,綜框的重量與平衡配重板的重量相抵消,因此不論在靜態時的靜力,還是在動態時的慣性力均能到達很好的平衡,也就是說,理論上講,綜框的驅動只要克服綜框及平衡配重板的運動阻力即可工作,這為實現綜框的直接驅動創造了條件;
另外,去除對綜框重量的拖動,該發明方案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采用綜框動靜力平衡機構之后,綜框重量包括直線電機的重量完全得到了平衡。直線電機只需要克服經線的彈性變形力,帶動一片綜框的直線電機持續能耗僅為0.064瓦,一個框架內16片綜框的功率為1.024千瓦,消耗的功率約占紡織機總消耗功率的30%左右。實際上,因為經線彈性變形力在往復運動的半個周期還要釋放變形能量,反饋回直線電機,此時段直線電機不需要輸出功率,實際消耗功率不會超過紡織機總消耗功率的20%。所以,有了綜框動靜力平衡機構之后,直接驅動綜框的電子開口機構將成為一種節能開口技術,增強了這項技術的市場競爭力。紡織廠一臺紡織機按300天平均23小時運行,可節能3500千瓦。一般紡織廠織機臺數有100-5000臺,按500臺計算,一年可以節能175萬千瓦。
由于綜框動靜力平衡機構位于紡織機上部,居中放置,這樣也不影響提升綜框機構運行。另外,由于綜框是框架結構,輪廓大,重量相對小,而配重板雖然輪廓小,面積較大,因此可以做的比綜框小很多,這樣在安裝上也不存在空間問題。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綜框上設有一對耳環鉸鏈,所述下連桿的下端與所述綜框的上端通過耳環鉸鏈連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耳環鉸鏈更便于安裝。
進一步,所述配重板上的配重板鉸接孔之間的距離、擺軸支撐板上擺軸支撐孔之間的距離以及綜框上一對耳環鉸鏈之間的距離均相等。左右所述配重板鉸接孔、擺軸支撐孔及耳環鉸鏈分別以所述綜框中心線對稱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易利耐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易利耐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0821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