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03160.X | 申請日: | 2016-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570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明達;賴奕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吳啟超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像 鏡頭 電子 裝置 | ||
本發明揭露一種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成像鏡頭包含多個透鏡,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雙色模造透鏡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及第一外緣面。第一外緣面位于雙色模造透鏡的透鏡外緣面上。光線吸收部位于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開孔及第二外緣面。第二外緣面位于雙色模造透鏡的透鏡外緣面上并連接第一外緣面,且第二外緣面與第一外緣面形成第二外緣面的階差面。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可維持成像鏡頭的小型化與遮光效率之間的平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成像鏡頭,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應用在電子裝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鏡頭。
背景技術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搭載有成像裝置的個人化電子產品及行動通訊產品的普及,連帶帶動小型化成像鏡頭的興起,對具有高解析度與優良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成像鏡頭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塑膠透鏡通常用以有效降低成像鏡頭的生產成本,習用的塑膠透鏡主要使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制造而成,由于塑膠透鏡的表面光滑明亮并具有較高的反射率,當雜散光由成像鏡頭的光學元件表面反射至塑膠透鏡的表面時,因而無法有效衰減雜散光入射至塑膠透鏡的表面的反射光強度。
在習用的抑制雜散光的技術中,例如在透鏡上涂墨,或是在透鏡邊緣與黑色鏡筒之間設置折射率匹配層的技術等,由于通常在實施上有諸多限制,故不適用于小型化高精度塑膠透鏡。
因此,如何滿足小型化成像鏡頭在遮光效率方面的要求,進而提升小型化成像鏡頭的成像品質以滿足高階成像裝置的需求,已成為當今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通過成像鏡頭中的雙色模造透鏡,以及其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的配置,可維持成像鏡頭的小型化與遮光效率之間的平衡。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含多個透鏡,透鏡中的至少一者為雙色模造透鏡,雙色模造透鏡包含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透光部包含光學有效區及第一外緣面。第一外緣面位于雙色模造透鏡的透鏡外緣面上,透鏡外緣面連接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光線吸收部位于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光線吸收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與透光部的塑膠材質及顏色不同,且光線吸收部包含開孔及第二外緣面。開孔與光學有效區對應設置。第二外緣面位于雙色模造透鏡的透鏡外緣面上并連接第一外緣面,且第二外緣面較第一外緣面凸出以形成第二外緣面的階差面。透光部的最大外徑為ψW,光線吸收部的最大外徑為ψB,其滿足下列條件:ψB>ψW;以及0.03mm<(ψB-ψW)/2<0.75mm。通過本段所提及的特征,透光部與光線吸收部的尺寸可維持在特定數值范圍內,有利于成像鏡頭的小型化與遮光效率之間的平衡。
根據前段所述的成像鏡頭,透光部及光線吸收部可由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第一外緣面可包含注料痕。第二外緣面可包含凹縮部。第二外緣面上的一點和光軸的距離與凹縮部上的一點和光軸的距離的最大差值為h,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5mm<h<0.30mm。凹縮部可與第一外緣面的注料痕對應設置。第二外緣面在平行光軸方向上的寬度為dB,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5mm<dB<0.60mm。階差面可包含平直面,其與光軸方向垂直。透光部的最大外徑為ψW,光線吸收部的最大外徑為ψB,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3mm<(ψB-ψW)/2<0.42mm。光學有效區的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可為非球面,其中二表面為雙色模造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成像鏡頭的透鏡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N<10。光線吸收部可還包含抗反射膜層,其鍍在光線吸收部上未與透光部接觸的至少部分表面。開孔可為非圓形。通過上述提及的各點技術特征,有利于成像鏡頭的自動化生產流程。
依據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成像鏡頭模塊,成像鏡頭模塊包含前述的成像鏡頭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于成像鏡頭的成像面。借此,有助于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0316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