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400046.1 | 申請日: | 2016-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597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蘇黨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中贏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3/00 | 分類號: | C08L63/00;C08K9/06;C08K7/14;C08K9/04;C08K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玻璃纖維 納米 金剛石 環氧樹脂 多維 混雜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將1~1×102g干燥的玻璃纖維浸泡在5%的硅烷偶聯劑的水溶液中30min,取出后再放入120℃的烘箱中烘烤2h,除去玻璃纖維上的水分,得到硅烷偶聯劑處理的玻璃纖維;將納米金剛石1~1×102g和強氧化性酸1~1×104mL混合,在1~120kHz超聲波下處理1~80小時,然后加熱到25~120℃,攪拌并回流反應1~80小時,超微孔濾膜抽濾,反復洗滌至溶液呈中性,在25~200℃溫度下真空干燥1~48小時,得到酸化的納米金剛石;
(2)將步驟(1)所得酸化的納米金剛石1~1×102g和酰化試劑l0~1×104g,以1~120kHz超聲波處理0.1~10小時后,加熱到25~220℃,攪拌并回流反應0.5~100小時,抽濾并反復洗滌除去酰化試劑,得到酰基化的納米金剛石;
(3)將步驟(2)所得酰化納米金剛石1~1×102g和二元胺或多元胺10~1×104g,以1~100kHz超聲波處理1~100小時,然后在25~200℃溫度下反應0.5~100小時,抽濾并反復洗滌,在25~200℃溫度下真空干燥1~48小時,得到表面帶有氨基的接枝型納米金剛石;
(4)將步驟(3)所得表面帶有氨基的納米金剛石1~1×102g和環氧樹脂10~1×104g,升溫至樹脂基體熔融后,攪拌分散均勻并在真空條件下除氣泡,同時進行化學交聯反應,得到含有納米金剛石的環氧樹脂聚合物;
(5)將以步驟(4)所得到含有納米金剛石的環氧樹脂聚合物20g-25g作為基體和步驟(1)所得的硅烷偶聯劑處理的玻璃纖維20g-100g機械混合,在60~100℃,超聲波分散1~12小時,加入40~50g脂肪多元胺類固化劑,將以上固化體系倒入模具中,真空條件下除氣泡,在100~250℃下固化成型,得到含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納米金剛石采用爆轟法獲得,包括平均粒徑為10納米、30納米、50納米、80納米、100納米中的任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硅烷偶聯劑為KH550、KH560、KH570、KH792、DL602或DL171中的任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強氧化性酸為0.1~70%重量酸濃度硝酸、1~100%重量酸濃度硫酸、1/100~100/1摩爾比高錳酸鉀和硫酸混合溶液、1/100~100/1摩爾比硝酸和硫酸混合溶液、1/100~100/1摩爾比高錳酸鉀和硝酸混合溶液、1/100~100/1摩爾比過氧化氫和硫酸混合液、1/100~100/1摩爾比過氧化氫和鹽酸混合液、1/100~100/1摩爾比過氧化氫和硝酸混合液或15~95%重量濃度過氧化氫溶液中任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酰化試劑為二氯亞砜、三氯化磷、五氯化磷、亞硫酰氯、三溴化磷、五溴化磷或亞硫酰溴中任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纖維/納米金剛石/環氧樹脂多維混雜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二元胺為乙二胺、聚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1,2-丁二胺、1,3-丁二胺、己二胺、對苯二胺、間苯二胺、間苯二甲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孟烷二胺、二乙烯基丙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氯化己二胺、氯化壬二胺、氯化癸二胺、十二碳二元胺或十三碳二元胺中任一種;所述多元胺為丁三胺、N-氨乙基哌嗪、雙氰胺、己二酸二酰肼、N,N-二甲基二丙基三胺、四乙烯五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五乙烯六胺或六乙烯七胺中任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中贏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中贏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0004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