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火花塞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88098.1 | 申請日: | 2016-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25306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山村直史;石井邦幸;小野田直也;尾堂裕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T13/20 | 分類號: | H01T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火花塞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火花塞。
背景技術
以往,為了提高火花塞的點火性,例如,有時增加對火花塞施加的點火能量(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0846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為了增加點火能量,需要能夠生成較大的能量的點火線圈等,點火系統整體的成本增加。因此,要求一種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來提高火花塞的點火性的技術。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做成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1)根據本發明的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火花塞。該火花塞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狀的主體金屬配件;絕緣體,其自身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主體金屬配件保持,并且該絕緣體具有沿著軸線延伸的軸孔;中心電極,其設于所述軸孔;以及接地電極,其固定于所述主體金屬配件,在與所述中心電極之間形成放電間隙;所述中心電極和所述接地電極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朝向另一個電極突出并形成所述放電間隙的柱狀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的側面的局部具有凹坑,所述突出部包括:圓柱狀的貴金屬電極頭,其位于所述放電間隙側;以及熔融部,其位于與所述貴金屬電極頭的所述放電間隙側相反的那一側,通過所述貴金屬電極頭與電極母材熔融而形成該熔融部,所述凹坑形成于所述熔融部,在將所述凹坑的從所述貴金屬電極頭的側面算起的深度設為D、將所述貴金屬電極頭的直徑為R時,滿足以下條件(1)。
0.05mm≤D≤0.3×R···(1)
如果是這種技術方案的火花塞,由于在朝向放電間隙突出的突出部的側面的局部形成有凹坑,因此能夠利用該凹坑阻擋熱量自突出部的頂端的散去,突出部的頂端能夠保持較高的溫度。其結果,電極的消焰作用降低,點火性提高。因此,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來提高火花塞的點火性。另外,由于凹坑形成于熔融部,因此能夠容易地形成凹坑。另外,由于突出部具有貴金屬電極頭,因此能夠提高電極的耐久性。另外,通過使凹坑的深度D與貴金屬電極頭的直徑R滿足上述條件(1),能夠良好地提高火花塞的點火性。
(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火花塞中,也可以是,在將所述凹坑的開口部的、沿著所述突出部的中心軸線的方向上的尺寸設為T時,滿足以下條件(2)。
T≥0.2mm···(2)
如果是這種技術方案的火花塞,則能夠良好地提高火花塞的點火性。
(3)也可以是,上述技術方案的火花塞在所述突出部上具有多個所述凹坑。如果是這種技術方案的火花塞,則能夠更良好地提高火花塞的點火性。
(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火花塞中,也可以是,所述突出部位于中心電極上。如果是這種技術方案的火花塞,則能夠降低中心電極的消焰作用。
(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火花塞中,也可以是,所述突出部位于接地電極上。如果是這種技術方案的火花塞,則能夠降低接地電極的消焰作用。
本發明除了利用上述火花塞的技術方案以外,還能利用例如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等各種技術方案來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火花塞的局部剖視圖。
圖2是中心電極的頂端部分的立體圖。
圖3是用于說明突出部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圖。
圖4是表示在熔融部上形成有多個凹坑的例子的圖。
圖5是表示第1點火性評價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表。
圖6是表示第2點火性評價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表。
圖7是表示第1振動評價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
圖8是表示第2振動評價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
圖9是表示第3點火性評價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表。
圖10是表示第4點火性評價試驗的試驗結果的圖表。
附圖標記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未經日本特殊陶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880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塔吊等電位環式避雷器
- 下一篇: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及火花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