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互聯網中音視頻類協議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84460.8 | 申請日: | 2016-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655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2 |
| 發明(設計)人: | 徐杰;王博;王東安;陳訓遜;包秀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黃玉玨 |
| 地址: | 北京市朝陽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互聯網 中音 視頻 協議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移動互聯網中音視頻類協議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終端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加重。其中音視頻類的應用正是用戶使用的熱點,在總體應用使用量中占有很大比重。通過對此類應用識別,運營商可以收集用戶在線觀看音視頻等行為習慣,進而為用戶提供用戶差異化服務,也可以服務于對移動互聯網音視頻應用的安全審計,構建規范的網絡環境。目前針對傳統互聯網的音視頻協議識別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由于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爆發式的發展以及App開發的簡單化,對于移動互聯網中應用協議的識別會更加困難,進而對于移動網絡中對于數據流的審計、用戶行為的統計以及網絡管理等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音視頻應用協議的版本多、數量多、增長快以及識別準確率要求高等特點,提供一種移動互聯網中音視頻類協議識別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移動互聯網中音視頻類協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移動互聯網數據捕獲;
所采用的捕獲裝置包括,兩部以上智能手機、一臺安裝網絡數據采集分析工具Tcpdump的服務器、一臺路由器及一臺安裝網絡封包分析軟件WireShark的計算機;具體捕獲方法包括:
a.利用手機通過WI-FI鏈接路由器訪問Internet,模擬絕大多數用戶接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請求音視頻應用服務的上網行為,服務器連接于手機所接入的局域網;
b.利用網絡數據采集分析工具Tcpdump將手機利用App觀看視頻時產生的Pacp數據流進行捕獲;
c.將采集的Pcap數據包傳輸到安裝有WireShark軟件的計算機中,利用WireShark軟件解析Pcap包結構及內容,之后對捕獲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2)基于特征的音視頻應用協議識別方法;
對捕獲的移動互聯網數據流,提取特征字符串,作為識別音視頻應用協議的關鍵字;具體包括:
a.對每條數據流的數據包進行初始化,為了區分請求包和應答包,會為數據包添加一個偏移量的變量,請求包的偏移量值為0,應答包的偏移量為1;
b.數據包進入動態庫進行匹配,首先,進行請求包特征匹配,若匹配成功,表示此數據包是該數據流的第一個請求包,給這個數據包所在的數據流的標識重新賦值為請求,并且該數據包所屬數據流的標識都會獲得新的標識值。;
c.當有新的數據包進入動態庫,會先判斷是否為新的數據流的第一請求包,如果不是就繼續判斷其標識值是否為應答,為真即確認為數據流第一個應答包,進行應答包特征匹配,若兩次匹配都為真,則判斷該數據流為符合該特征的應用協議,識別完成,并將其信息寫入數據庫進行后續統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適應移動互聯網音視頻應用協議的版本多、數量多、增長快以及識別準確率要求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于本發明進行如下詳細說明:
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音視頻應用協議的版本多、數量多、增長快以及識別準確率要求高等特點,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移動互聯網中音視頻類協議識別方法。
本發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是移動互聯網數據捕獲。本發明的數據捕獲部署為,智能手機(兩部以上),一臺安裝網絡數據采集分析工具Tcpdump的服務器,一臺路由器,一臺安裝網絡封包分析軟件WireShark的計算機。首先,利用手機通過WI-FI鏈接路由器訪問Internet,模擬絕大多數用戶接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請求音視頻應用服務的上網行為,服務器連接于手機所接入的局域網;第二步利用網絡數據采集分析工具Tcpdump將手機利用App觀看視頻時產生的Pacp數據流進行捕獲;第三步將采集的Pcap數據包傳輸到安裝有WireShark軟件的計算機中,利用WireShark軟件解析Pcap包結構及內容,之后對捕獲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經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8446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