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船用引擎排放黑煙及廢氣快速凈化處理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80775.5 | 申請日: | 2016-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82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溫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溫樂 |
| 主分類號: | F01N3/033 | 分類號: | F01N3/033;F01N3/029;F01N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2203 | 代理人: | 鄭永康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擎 排放 黑煙 廢氣 快速 凈化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用于船舶引擎而可以有效將引擎所排出的廢氣自動快速凈化的裝置。
背景技術
貨物載重量動輒萬噸的貨輪,猶如一座海上的浮動城市,日日夜夜航行于國家之間,而成為海洋的一個污染源。
船舶航行在大海中會產生的污染包括:廢氣排放、船舶污水、垃圾、壓艙水、抗海生物的船體漆等。針對廢氣排放而言,船舶運轉的推進主機和發電機會因燃油燃燒而排放廢氣。船用燃料以重油為主,燃燒生成物包括:CO2、NOX、SOX、碳粒(particulate matter,PM)。CO2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關鍵氣體,NOX和SOX是形成酸雨的元兇,因此需要加以約束。以一艘載重量兩萬噸、航行速度15節的礦砂船為例,每日的燃油消耗就高達約65公噸,而燃燒重油1公噸會產生3.11公噸CO2,因此這艘船每天的CO2排放量就高達202公噸!
根據統計,國際海運每年約8.4億公噸CO2排放量,相當于全世界CO2排放總量的3%,并且隨著國際貿易量的增加,國際海運的排碳量還會大幅增長。為了管制船舶運輸的CO2排放量,2011年7月11~15日,在IMO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62次會議中,通過了MARPOL 73/78公約附則VI修正案,確定了「新船能效設計指數(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ship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plan,SEEMP)」兩項船舶能效標準的強制性規定。公約規定,從2013年開始,所有400總噸或以上的新船必須把碳排量降低10%;2020至2024年間再減少10%;2024年后要達到減排30%的目標。至于現成船舶,則要建立船舶能效管理計劃,計劃中應明列準則以控管能源效率。
為了管制NOX的排放量,2008年10月,IMO修正MARPOL公約附則VI,規定了船舶柴油機的NOX排放標準分成3個階段。至于2016年1月以后制造而 操作于非排放控制區的船用柴油機,則適用第二階段規定。值得注意的是,由第一到第二階段,NOX排放減量了約20%,到了第三階段,NOX排放減量達80%!
為了管制SOX的排放量,2008年修正的MARPOL附則VI,規定2012年1月前建造的船舶,其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4.5%。2012年1月后建造的船舶,其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3.5%。2020年1月后建造的船舶,其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0.5%。如果船舶航行于排放控制區,燃油的含硫量限制就更為嚴苛。規定2010年3月前建造的船舶,其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1.5%。2012年1月后建造的船舶,其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1.0%。2015年1月后建造的船舶,其燃油含硫量不得高于0.1%。
基于前述對于國際海運船舶排放廢氣管制的日趨嚴格,實在有必要提供一種可以有效且快速地將船舶排放的廢氣予以凈化處理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船用引擎排放黑煙及廢氣快速凈化處理裝置,解決船舶運行時,因引擎燃燒重油而排放出有毒廢氣所導致的污染環境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船用引擎排放黑煙及廢氣快速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有一豎立的連通管,該連通管的上端由下往上依序形成一頸縮部、一第一喇叭形擴大口、一喇叭形擴大口與一排氣尾管,且在該第一喇叭形擴大口與該喇叭形擴大口之間設置數個直通式陶瓷濾芯;該連通管的下端連接一廢水導流管;該連通管連通一進氣管,且該進氣管連接船舶引擎的廢氣排出口;該連通管內部依序設有一第一廢氣沖洗裝置、一第二廢氣沖洗裝置與一第三廢氣沖洗裝置;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廢氣沖洗裝置可往連通管內部噴灑液體;借此,船舶引擎排出的黑煙及廢氣在經由連通管及排氣尾管排出的過程中,可以在不同階段被廢氣沖洗裝置所噴灑的液體攔截沖洗,以及廢氣在通過直通式陶瓷濾芯時,被陶瓷濾芯濾除于濾芯內的碳粒子,可借由上方廢氣沖洗裝置噴灑的液體,同時沖洗濾芯內積存的碳粒子,以降低船只在航行時對環境的污染,沖洗后的廢水則由廢水導流管排出至船內的廢水處理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溫樂,未經陳溫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807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