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換導式功率放大電路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77219.2 | 申請日: | 2016-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537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8 |
| 發明(設計)人: | 施少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施少俊 |
| 主分類號: | H03F1/30 | 分類號: | H03F1/30;H03F3/2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54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換導式 功率 放大 電路 | ||
1.換導式功率放大電路,其特征包括:第一穩壓偏置電路,第二穩壓偏置電路,第一互補管靜態基極電位固定及自動控制電路,啟動電阻R1和電感L以及第一互補管和第二互補管,橋輸出動態內阻即時相等電路;所述第一穩壓偏置電路連接第二穩壓偏置電路,順序連接第一互補管靜態基極電位固定及自動控制電路;所述啟動電阻R1一端連接第一互補管V5、V6的共發射極,另一端連接電感L的一端,電感L的另一端連接負載RL的一端并分別通過第10電阻R10、第9電阻R9連接第4晶體管V4、第3晶體管V3的兩個發射極,負載RL的另一端通過第1電感L1連接第二互補管V1、V2的共集電極,第5晶體管V5、第6晶體管V6的兩個集電極并分別通過第5電阻R5、第6電阻R6連接第1晶體管V1、第2晶體管V2的基極,第2晶體管、第1晶體管的兩個發射極分別連接第4晶體管V4、第3晶體管V3的兩個集電極并分別通過第4電阻R4、第2電阻R2連接電源電壓的正極、負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導式功率放大電路,其特征包括:所述第一穩壓偏置電路,由電阻R22、R23和穩壓管W3組成;其中一端連接電源電壓正極的第23電阻R23其另一端連接第3穩壓管W3的陰極,一端連接電源電壓負極的第22電阻R22其另一端連接第3穩壓管W3的陽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導式功率放大電路,其特征包括:所述第二穩壓偏置電路,其中第21電阻電阻R21的一端連接第3穩壓管W3的陰極,另一端連接第20電阻R20的一端和第13晶體管V13的集電極并連接第1電容C1的正極;第18電阻R18的一端連接第3穩壓管W3的陽極,另一端連接第19電阻R19的一端和第13晶體管V13的發射極并連接第1電容C1的負極;第19電阻R19、第20電阻R20的另一端互連并且連接第13晶體管V13的基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導式功率放大電路,其特征包括:第一互補管靜態基極電位固定及自動控制電路,其中第2穩壓管W2的陰極端連接第1電容C1的正極,其陽極端連接第17電阻R17的一端和第8晶體管V8的基極,第8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14電阻R14連接第1電容C1的正極,其集電極連接第6晶體管V6的基極并通過第13電阻R13連接第1電容C1的負極;第1穩壓管W1的陽極端連接第1電容C1的負極,其陰極端連接第17電阻R17的另一端和第7晶體管V7的基極,第7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7電阻R7連接第1電容C1的負極,其集電極連接第5晶體管V5的基極并通過第8電阻R8連接第1電容C1的正極;
以及其中的第12電阻R12、第11電阻R11的一端分別連接第1電容C1的正極、負極,另一端互連;第16電阻R16、第15電阻R15的一端分別連接第1電容C1的正 極、負極,另一端互連;第2集成電路a部分IC2a的輸出端連接第11晶體管V11的基極,其同相端連接第15電阻的另一端、反相端連接第7晶體管V7的集電極,第11晶體管的集電極連接第1電容的正極,其發射極連接第7晶體管的發射極;第2集成電路b部分IC2b的輸出端連接第12晶體管V12的基極,其反相端連接第12電阻的另一端、同相端連接第8晶體管的集電極;第12晶體管的發射極連接第1電容的負極,其集電極連接第8晶體管的發射極,第c電阻Rc連接在第12晶體管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導式功率放大電路,其特征還包括所述的橋輸出動態內阻即時相等電路,其中第1集成電路b部分IC1b的輸出端連接其反相端和第41晶體管V41的基極,其同相端連接第3晶體管V3的發射極,第41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41電阻R41連接第1晶體管V1的發射極,第41晶體管的集電極連接第44晶體管V44的基極和集電極,第44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44電阻R44連接第2晶體管V2的發射極;第1集成電路d部分IC1d的輸出端連接第47晶體管V47的基極,其反相端連接第44晶體管的基極,其同相端連接第2晶體管的集電極,第47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47電阻R47連接電源電壓的負極,其集電極連接第48晶體管V48的基極,第48晶體管的發射極連接第2晶體管的發射極,其集電極通過第b電阻Rb連接第6晶體管的集電極,第48電阻R48連接在第48晶體管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第49電阻R49連接在第47晶體管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第1集成電路c部分IC1c的輸出端與反相端互連并連接第42晶體管V42的基極,其同相端連接第4晶體管V4的發射極,第42晶體管V42的發射極通過第42電阻R42連接第2晶體管V2的發射極,第42晶體管的集電極連接第43晶體管V43的基極和集電極,第43晶體管的發射極通過第43電阻R43連接第1晶體管V1的發射極;第1集成電路a部分IC1a的輸出端通過第46電阻R46連接第46晶體管V46的基極,其同相端連接第43晶體管的基極,其反相端連接第1晶體管的集電極,第46晶體管的發射極連接第1晶體管的發射極,其集電極通過第a電阻Ra連接第5晶體管的集電極,第50電阻R50連接在第46晶體管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施少俊,未經施少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7721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