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李子高效高產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57019.0 | 申請日: | 2016-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32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朱洪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洪林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36064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李子 高效 高產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李子高效高產的種植方法,適合于川南地區李子種植區域推廣發展。
背景技術:
李子味酸甜,可生吃或制成果醬。李子汁可以釀成李子酒;蒸餾過后可制成聞名東歐的梅子白蘭地。脫水后的李子甘甜且多汁,具有很高食用纖維含量,所以李子汁經常用于幫助調解消化系統功能。
李子適宜發熱、口渴、虛勞骨蒸、肝病腹水、消渴欲飲者食用;可促進血紅蛋白再生,適合貧血的人適度食用;適宜教師、演員音啞或失音者食用;與冰糖燉食,有潤喉開音的作用;適度食用李子還有美顏烏發的神效,頭皮多屑而癢者宜食。
近年來,像李子等名、優、稀小果品競相走向市場,得到了不同規模的發展。對于種植者來說,提高李子產量和質量,是增加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目前市場上針對李子專用的化肥,所含的營養物質不全面,對促進李子生長方面效果不顯著。
在現有技術中,李子屬鮮食果品,廣大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由于以往的李樹栽種方法不科學,導致所產的李子果子小,抗病蟲害能力差,成熟后易軟(不易儲存),落果嚴重,產量很低。果農的生產積極性不高,據統計每畝產量在300-400公斤左右,銷售價格每公斤4-6元,畝產值在2500元以內。如何提高產量和產值以及口感,提高果農的生產積極性是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李子高效高產的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李子高效高產的種植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幼苗李樹的栽植、管理:包括,畝植30~50株樹苗,相鄰樹苗之間的株距相等,在茶園周圍和路旁種植間隔林;
施肥:畝產李子1500~2500kg時,每年追肥純氮50kg,配施磷和鉀各12.5~17.5kg;
幼年期修剪:在幼年期采用定性修剪法進行修剪,使樹冠分枝密集,幅度開闊,各枝條保持在同一水平梯度,避免形成樹冠時空缺;對于頂端優勢強、分枝稀疏的李樹要壓低主枝,扶助側枝;
成年期修剪:在成年期的修剪包括輕修剪、輕修平和深修剪;輕修剪一年1次或兩年1次,修剪深度掌握在留下當年春梢和少量夏梢;輕修剪將成年期的李樹枝杈剪平,保持樹冠水平。深修剪5~7年1次。
成年期土壤管理:深翻改土——采果后,沿樹冠滴水線開挖環形壕溝,寬度為40~60厘米,深度以60~80厘米;深翻時,將表面10厘米的土及10厘米以下的土分開堆放,以稿稈-覆土-綠肥-覆土-分辨-覆土的順序重新填入,最后一次覆土選用表10厘米的土,其余均覆10厘米以下的土。
衰老期修剪:在衰老期的修剪包括重修剪和臺刈;重修剪是剪掉不可利用的主枝和分枝;臺刈是齊地剪平無利用價值的主枝。
優選地,當年降水量達到1000mm以上時,建造排水蓄水系統,以調劑降水余缺,并建立噴灌設施。
優選地,當年降水量低于1000mm時,建造堤灌設施。
優選地,在坡度大于15°以上的坡地建立等高梯級李樹園;在坡度小于15°、大于5°的坡地進行橫向等高條植。
優選地,還包括李樹的防凍防寒解害,所述防凍防寒解害包括在冬季霜凍時用防凍墊或塑料袋包裹樹干及樹枝,當采用塑料袋包裹樹干和樹枝時,待氣溫回升平穩在5℃以上時去除包裹物;在樹干和樹枝涂防凍必施并結合全株噴施凍必施。
優選地,促進根部土壤透氣,所述促進根部土壤透氣的方法包括:在樹木根系外圍5cm處斜放入6-8根pvc管,管壁打孔。
優選地,當栽培土壤表面3~5cm的表土水量低于8%時進行中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實施例中,規范定植,按此方法,每畝土地定植30~50株高產高效,單株產量可達到40-60公斤;一次定植多年收益,該技術種植的李樹的樹齡為30~35年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李子高效高產的種植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幼苗李樹的栽植、管理:包括,畝植30~50株樹苗,相鄰樹苗之間的株距相等,在茶園周圍和路旁種植間隔林;
施肥:畝產李子1500~2500kg時,每年追肥純50kg,配施磷和鉀各12.5~17.5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洪林,未經朱洪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570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植物栽培裝置
- 下一篇:一種果桑整形栽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