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感溫變色效果的珠光顏料及其制備方法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55203.1 | 申請日: | 2016-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8381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香;文小強;周健;郭春平;普建;袁德林;周新華;陳佩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9C1/00 | 分類號: | C09C1/00;C09C3/06;C09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王景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20 | 代理人: | 王景林,梁波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贛州***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感 變色 效果 珠光顏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具有感溫變色效果的珠光顏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光顏料包括基底層和金屬氧化物層;所述基底層上帶有金屬氧化物層;所述基底層為含錳、鉍、釩、氧的薄片狀化合物;所述薄片狀化合物按照重量計,錳占1.69-8.43%、鉍占64.12-64.44%、釩占7.81-14.13%、氧占19.64-19.74%;所述薄片狀化合物平均粒徑為15μm-60μm,厚度小于1μ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感溫變色效果的珠光顏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氧化物層為二氧化鈦層。
3.一種具有感溫變色效果的珠光顏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鉍化合物、釩化合物、錳化合物和堿金屬鹽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粉料;
(2)將步驟(1)所得的混合粉料在650-1000℃高溫下焙燒;
(3)將步驟(2)所得焙燒后的物料研磨、洗滌、過濾,將固體干燥,以形成含錳、鉍、釩、氧的薄片狀化合物,該薄片狀化合物用作感溫變色珠光顏料的基片;
(4)將步驟(3)制得的薄片狀化合物投入到去離子水中,攪拌,以分散成懸濁液,并升溫至70-90℃,用酸將懸濁液的pH值調節至2.0-2.4,不斷攪拌,將四氯化鈦溶液滴加到懸濁液中,同時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使其pH值穩定在2.0-2.4,加液完成后,得到產物懸濁液1;
(5)對產物懸濁液1洗滌,實施固液分離,并干燥得固體產物;
(6)充分焙燒已經干燥的固體產物,冷卻,即得具有感溫變色效果的珠光顏料。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鉍化合物為Bi2O3或(BiO)2CO3·0.5H2O;所述釩化合物為NH4VO3或V2O5;所述錳化合物為MnO2或MnCO3;和/或,所述堿金屬鹽為KCl、NaCl、或KCl和NaCl的混合物。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金屬鹽為KCl:NaCl按摩爾比1:1的配料。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下列特征之一:
在所述步驟(1)中,將鉍化合物、釩化合物、錳化合物和堿金屬鹽在球磨罐中進行球磨混合;
在所述步驟(2)中,將步驟(1)所得的混合粉料裝入剛玉坩堝,置于馬弗爐中按3-7℃/分鐘的升溫速率從室溫升至700-800℃,保溫2-3小時;
在所述步驟(3)中,將步驟(2)所得焙燒后的物料研磨后,用去離子水反復洗滌、過濾,將固體在80-100℃下干燥5-8小時,以得到錳、鉍、釩、氧的薄片狀化合物;
在所述步驟(4)中,用于調節懸濁液pH值的酸為2.0mol/L的稀鹽酸;
在所述步驟(4)中,四氯化鈦溶液的濃度為3.0mol/L;
在所述步驟(4)中,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為2.0mol/L;
在所述步驟(4)中,加液完成后,繼續攪拌至少20分鐘,以得到產物懸濁液1;
在所述步驟(6)中,焙燒溫度為600-900℃。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
鉍化合物、釩化合物、錳化合物按Bi:(V+Mn)摩爾比1:1進行配料;
堿金屬鹽:(鉍化合物+釩化合物+錳化合物)按質量比(0.8-2):1進行配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未經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5520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