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抽水泵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51912.2 | 申請日: | 2016-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3563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秀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井泵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13/06 | 分類號: | F04D13/06;F04D29/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尚群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抽水 結構 | ||
一種抽水泵結構,其具有一水機身,該水機身于一側面形成一組裝座,該組裝座形成一組裝室且內部具有一結合座,該結合座形成一出水室,該出水室內形成一進水通孔及一出水通孔,一儲水孔形成于該組裝室底部且連通于該出水通孔,一水機蓋安裝于該結合座以封設該出水室,一馬達安裝于該水機身另一側面,一葉輪位于該出水室內且連接該馬達,一覆蓋組安裝于該組裝座以形成一儲水腔,該儲水腔相連通該儲水孔;通過儲水孔形成于水機身的組裝室底部,使得工作流體流經出水通孔時,部分由儲水孔進入儲水腔內,以省卻水機蓋另行加工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泵,特別是涉及一種改良水機身儲水及回流結構,以縮短組裝加工工時的抽水泵。
背景技術
泵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用于輸送工作流體的裝置,工作流體,如:水,進入泵的水機身之后,通過水機身內部葉輪的運轉而對工作流體加壓,繼而將工作流體送出水機身以達成工作流體輸送的目的。
現有技術的泵,請參照圖4及圖5所示,馬達60安裝于水機身70的一側面,水機身70間隔貫穿形成一入口部701及一出口部702,組裝座71位于水機身70另一側面,組裝座71凹陷形成組裝室710且于組裝室710內貫穿形成開口711,開口711連通于出口部702,結合座72位于組裝室710中央處且進一步凹陷形成出水室720,出水室720連通于入口部701及出口部702,馬達60的傳動軸61穿設入出水室720內,葉輪91位于出水室720內且安裝于傳動軸61上,水機蓋80安裝于結合座72,水機蓋80中央處的回流孔82連通于出水室720,并且,水機蓋80側緣處的擋板部81在位置上相對應于開口711且與組裝室710內緣壁面形成一縫隙,端蓋92安裝于水機身70的組裝座710,端蓋92內緣壁面與組裝室710形成蓄水腔920,蓄水腔920通過回流孔82連通出水室720,并且借由擋板部81與組裝室710內緣壁面的縫隙連通出口部702。
工作流體由水機身70的入口部701進入出水室720時,經過葉輪91加壓即由出口部702離開,而于工作流體泵送的過程中,部分的工作流體通過擋板部81與組裝室710內緣壁面的縫隙而流入蓄水腔920內,擋板部81與組裝室710在開口711處的縫隙,用于調節工作流體進入蓄水腔920的量,以保持大部分的工作流體由出口部702排出。
當工作流體進入水機身70的進水量降低或斷流時,蓄水腔920內的儲水即通過水機蓋80的回流孔82進入出水室720,以填補工作流體供應斷流時出水室720內流體的體積空缺,確保出水室720內隨時保持溢滿的狀態,當工作流體再次供應而使空氣伴隨進入出水室720內時,可加速水機身70內部空氣的排出,令泵能夠快速將空氣排出而以高效率模式運作。
現有技術泵為達成儲水的目的,而于水機身70形成開口711的結構,同時配合水機蓋80的擋板部81的設置,使得由出口部702離開水機身70的工作流體能夠部分的進入蓄水腔920內,然而,此一技術手段,卻使得泵制造商必須針對所購入的水機蓋80成品再行加工以形成擋板部81,同時,必須于水機蓋80鉆孔形成回流孔82,由此造成泵整體的加工、組裝工時增加,令泵的生產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抽水泵結構,改善現有技術中,因水機身固有構造為達成儲水、回流的目的,故需另行針對水機蓋加工,從而造成泵整體組裝與加工的工時增加的缺失,借由本發明技術手段的實施,使得水機身具備儲水與回流的結構,而無須再針對水機蓋的成品進行加工,由此得以縮短組裝及加工的時程,因而提升產制泵的工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井泵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井泵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519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