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及其自動捕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44920.4 | 申請日: | 2016-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006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明;吳詩揚;廖傳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益善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C12N5/09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萬志香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廣州市廣州科***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腫瘤 細胞 自動 捕獲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樣品進樣模塊、樣品分選模塊以及緩沖液進樣模塊;所述樣品進樣模塊包括進樣單元及進樣微通道;所述樣品分選模塊包括樣品分選單元、靶細胞收集單元以及非靶細胞收集單元;所述緩沖液進樣模塊包括振蕩流單元及連續流單元;
所述樣品分選單元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內具有由多個微柱行組成的微柱陣列,每個所述微柱行由多個微柱組成,所述微柱行將所述容置腔分隔成多個收集區,每個所述微柱行上相鄰所述微柱之間具有相等的間隔且該間隔形成樣品通道,不同的所述微柱行上所述樣品通道的寬度均不等;所述樣品通道的寬度為2-20μm,由所述微柱陣列的第一個微柱行至最后一個微柱行,所述樣品通道的寬度逐漸減??;
所述進樣單元、所述進樣微通道以及所述容置腔依次連通,且所述進樣微通道連通于所述微柱陣列的第一個收集區,所述進樣單元用于將待檢測樣品通過所述進樣微通道送入所述容置腔中,進入所述容置腔內的所述待檢測樣品通過所述微柱陣列并按照所述待檢測樣品的細胞尺寸進行分選;所述靶細胞收集單元連通于所述微柱陣列中所述樣品通道的寬度不小于8μm的微柱行所在的收集區以用于收集經分選得到的靶細胞;所述非靶細胞收集單元連通于所述微柱陣列中所述樣品通道的寬度小于8μm的微柱行所在的收集區以用于收集經分選后得到的非靶細胞;
所述振蕩流單元及所述連續流單元分別連通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振蕩流單元用于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用于振蕩的緩沖液流,所述振蕩流單元能夠交替地分別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壓力和提供吸力;所述連續流單元用于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連續的緩沖液流,所述連續流單元能夠連續地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壓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央控制模塊;
所述中央控制模塊連接于所述進樣單元以用于控制所述進樣單元將待檢測樣品通過所述進樣微通道送入所述容置腔中;
所述中央控制模塊連接于所述振蕩流單元以用于控制所述振蕩流單元為所述容置腔提供用于振蕩的緩沖液流;所述振蕩流單元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的壓力促使靶細胞和非靶細胞縱向通過各個微柱行的樣品通道,所述振蕩流單元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的吸力促使卡在各個微柱行的樣品通道內的靶細胞和非靶細胞吸回至所述收集區內;
所述中央控制模塊連接于所述連續流單元以用于控制所述連續流單元為所述容置腔提供連續的緩沖液流,以使得所述收集區內的靶細胞和非靶細胞處于流動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樣品分選單元具有進液口、連續流入口以及振蕩流入口,所述進液口、所述連續流入口以及所述振蕩流入口均連通于所述容置腔;
所述進樣微通道連通于所述進液口,所述振蕩流單元連通于所述振蕩流入口,所述連續流單元連通于所述連續流入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樣微通道呈“S”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蕩流單元能夠交替地分別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20-50KPa的壓力和提供20-50KPa的吸力,所述連續流單元能夠連續地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20-50KPa的壓力。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蕩流單元能夠交替地分別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35KPa的壓力和35KPa的吸力;所述連續流單元能夠連續地向所述容置腔內提供35KPa的壓力。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柱陣列的微柱行和微柱列的組合為N行×M列;所述N為20-45之間的整數,所述M為384-640之間的整數。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循環腫瘤細胞自動捕獲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柱陣列的相鄰的所述相鄰微柱行之間的間距為40-8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益善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益善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4492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武夷巖茶白牡丹原香茶酒的制備工藝方法及產品
- 下一篇:一種植物培養基檢測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