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節水抗旱稻三系不育系提純繁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35466.6 | 申請日: | 2016-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968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壽;羅利軍;楊學龍;趙洪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節水 抗旱 稻三系 不育 提純 繁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稻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水抗旱稻三系不育系提純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又稱為亞洲型栽培稻,簡單來說也可以說是稻。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單子葉,性喜溫濕,成熟時約有1米高,葉子細長,約有50到100厘米長,寬約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在枝頭往下30到50厘米間都會開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結種子,稱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長,2到3毫米厚度。
現有水稻種植中,不育系純度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雜交稻制種的產量和質量,各地對不育系的提純非常重視,傳統的不育系提純方法存在著工作量大、管理程序繁瑣、技術復周期較長,只是注重不育系純度而忽視了其雜種(F1)代優勢表現,導致的結果是不育系純度很好但是失去了其雜種優勢,失去其應用價值。本提純技術通過保持系B*恢復系R的雜種優勢來選定B,通過選定雜種優勢明顯的保持系B與不育系A回交進行選擇提高提純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節水抗旱稻三系不育系提純繁殖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節水抗旱稻三系不育系提純繁殖方法,包括第一步:單株選擇,成對回交,測交,第二步:A×B育性鑒定圃,雜種優勢鑒定,第三步:株行(系)比較,混系繁殖。
作為優選,第一步中:單株選擇,成對回交,測交分以下步驟進行。
一、建立A×B選種圃,進行單株選擇,成對回交A、B同期播種,單本栽插,各種植500株,父母本(A、B)行比2:2,株行株距30×30,按典型性進行單株選擇,各選 20株,在見穗時對A進行花粉鏡檢。經鏡檢后選擇符合典型性狀的A、B單株,標記、編號,在見穗期剪除當天已開花的穎花后,進行剪穎與選中的20株典型B成對回交,種植量保證在500-1000粒左右?;亟环N子和B自交種子收獲后,注明編號,成對貯藏。
二、建立B×R優勢測交圃,以(1)中選擇的20株B為母本,以三系恢復系為父本成對測交,獲得F1代種植量在100粒左右。測交種子收獲后,注明編號,成對貯藏。
作為優選,第二步中: A×B育性鑒定圃,雜種優勢鑒定分以下步驟進行。
一、建立A×B育性鑒定圃,將(1)收獲的成對回交種子,按父母本所需差期播種,B采用兩期,分株行種植,一般每個株行:A 500株左右,B300株左右,在見穗前至成熟,株行間用2-3米高的白布隔離,噴施920趕粉夸大繁殖。
二、建立B×R雜種優勢鑒定圃,將(2)收獲的F1代種子,種植50-80株,對其雜種優勢經行考察淘汰優勢不明顯的組合,同時在(1)中淘汰對應株系。
作為優選,第三步中:株行(系)比較,混系繁殖分以下步驟進行。
一、建立A×B株行圃 將(3)繁殖的種子,按父母本所需播差播種,.B采用兩期,按父母本合理行比、密度,單本栽插,根據各株行經濟性狀、育性鑒定結果,確定入選株行,選株行單收、單曬、單藏,以供下年建立株系圃用種。
二、建立A×B株系圃將(3)當選的混系種子,采用株行圃混收種子,按父母本所需播差播種,采用兩期,單本種植進行原種繁殖。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通過保持系B*恢復系R的雜種優勢來選定B,通過選定雜種優勢明顯的保持系B與不育系A回交進行選擇提高提純效率,簡化了栽培程序,緩解了茬口、季節、水源的矛盾,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也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的矛盾,具有節省秧田、節省勞力、省水、省工、節本、增效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354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簡易水肥一體化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智能化魚菜共生裝置及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