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小顆粒百葉窗干餾爐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332134.2 | 申請日: | 2016-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462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韓放;曹福東;星大松;許輝;王陽;畢征;趙占財;趙志敏;張祥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撫順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3/06 | 分類號: | C10B53/06;C10B49/08;C10B57/00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許翔 |
| 地址: | 113008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顆粒 百葉窗 干餾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小顆粒百葉窗干餾爐,爐體內腔分成預熱段、干餾段、料封段及燃燒段;預熱段內設有干餾氣體收集陳傘及干餾氣體導出管;干餾段上部為擴容結構,下部設有與高溫循環(huán)瓦斯入口及干餾段內腔相通的環(huán)形氣室,料封段內腔為方錐形結構;燃燒段的上部設有與上部飽和燃燒主風入口及燃燒段內腔相通的上部主風配氣室,燃燒段的底部設與下部飽和燃燒主風入口相通的下部燃燒主風分配器。本發(fā)明能有效避免了干餾段與燃燒段的氣體相互串通;降低了干餾氣體——高溫循環(huán)瓦斯氣體在干餾段內的流通阻力,解決了小顆粒頁巖干餾阻力大的難題;避免了大量燃燒氣進入干餾段而造成的干餾氣體瓦斯熱值較低,不易充分燃燒利用等技術問題。
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干餾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小顆粒百葉窗干餾爐。
二、背景技術
在油母頁巖干餾技術領域,目前比較成熟的干餾設備大多數(shù)只能干餾12-75毫米粒度的塊頁巖,12毫米以下的小顆粒頁巖因透氣性不好不能干餾而大部分尾礦被舍棄。統(tǒng)計資料表明,原料頁巖經(jīng)過破碎篩分處理后,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頁巖性質的不同,粒度在12毫米以下不能被干餾的頁巖尾礦占20%左右,這部分尾礦的舍棄不僅使煉油成本升高,而且使寶貴的頁巖資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
三、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構思巧妙,專門用于干餾 12毫米以下小顆粒尾礦頁巖的新型小顆粒百葉窗干餾爐,從而有效降低煉油成本,減少頁巖資源浪費。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干餾爐包括直立式爐體、爐體頂部的入料裝置及爐體底部的排渣裝置;爐體的內腔從上至下依次分成預熱段、干餾段、料封段及燃燒段;預熱段內設有干餾氣體收集陳傘及與其相通的干餾氣體導出管;其特點是:干餾段上部為擴容結構,下部設有環(huán)形氣室,該環(huán)形氣室外側與高溫循環(huán)瓦斯入口相通,內側經(jīng)百葉板與干餾段內腔相通;干餾段與燃燒段之間的料封段的內腔為上大小下的方錐形結構;燃燒段的上部設有上部主風配氣室,該配氣室外側與上部飽和燃燒主風入口相通,內側經(jīng)上部燃燒主風分配器與燃燒段內腔相通,燃燒段中部設有與燃氣導出口相通的燃氣集氣室,燃燒段的底部設與下部飽和燃燒主風入口相通的下部燃燒主風分配器。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如下優(yōu)點:
1、由于干餾段與燃燒段之間設有料封段,其能夠將干餾段與燃燒段有效隔離,所采用的上大下小方錐形結構,能有效避免了干餾段與燃燒段的氣體相互串通。
2、由于通過環(huán)形氣室經(jīng)百葉板為干餾段布氣,該種方式能引導干餾氣體——高溫循環(huán)瓦斯氣體與頁巖逆向流動接觸進行干餾,產生的干餾氣體通過充分與頁巖進行熱交換后,再通過干餾收集陳傘及干餾瓦斯導出管送入頁巖油回收裝置。所采用的大面積百葉板及擴容結構,有效降低了干餾氣體——高溫循環(huán)瓦斯氣體在干餾段內的流通阻力,從而解決了小顆粒頁巖干餾阻力大的難題。
3、由于燃燒段通過上、下部的上部燃燒主風分配器及下部燃燒主風分配器雙向順、逆流布入飽和燃燒主風,使半焦中固定碳充分燃燒得到熱能,并通過燃燒段中部的燃氣集氣室將燃燒產生的氣體通過燃氣導出口導出爐外,避免了大量燃燒氣進入干餾段而造成的干餾氣體瓦斯熱值較低,不易充分燃燒利用等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設計合理,構思巧妙,解決了粒度在12毫米以下的小顆粒頁巖干餾、熱能利用率低、干餾氣體熱值低、油回收裝置熱負荷大、低溫煙氣環(huán)保處理投入運行費用高、廢渣中固定碳得不到充分燃燒利用的問題。
四、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fā)明包括直立式爐體、爐體頂部的入料裝置及爐體底部的排渣裝置。爐體的爐壁由外爐體18、內爐體17及它們中間的低溫隔熱材料19及高溫絕熱材料20構成。入料裝置由料槽1及分料溜槽3構成。排渣裝置由星輪排渣機12及板式除渣機15構成,采用該種排渣裝置便于調整燃燒段D火層溫度,使其達到穩(wěn)定運行。爐體的內腔從上至下依次分成預熱段A、干餾段B、料封段C及燃燒段D。其中預熱段A、干餾段B及料封段C內設有用于測溫的測溫熱電隅16。預熱段A內設有干餾氣體收集陳傘4及與其相通的干餾氣體導出管7。預熱段A內還設有升降裝置2,該升降裝置2包括下端與干餾氣體收集陳傘4連接的螺紋升降桿2-1,螺紋升降桿2-1上端穿出爐體頂部經(jīng)支架2-3與調節(jié)把手2-2螺紋連接,干餾氣體收集陳傘4與干餾氣體導出管7通過套管連接,以便干餾氣體收集陳傘4升降時始終與干餾氣體導出管7相通。采用該結構,通過調節(jié)把手2-2就能使螺紋升降桿2-1帶動干餾氣體收集陳傘4升起,從而增加干餾段B高度,以滿足不同干餾量需求。干餾段B上部為擴容結構,下部設有環(huán)形氣室24,該環(huán)形氣室24外側與高溫循環(huán)瓦斯入口8相通,內側經(jīng)百葉板6與干餾段B內腔相通。干餾段B下部中間位置設有上部與干餾室相通的布氣帽5,該布氣帽5經(jīng)下部百葉板25及百葉板6與環(huán)形氣室24相通。通過該布氣帽5布氣能夠使干餾氣體——高溫循環(huán)瓦斯得到有效擴散,起到降低小顆粒頁巖阻力的作用。干餾段B的內爐體17及百葉板是耐熱鋼材制成。干餾段B與燃燒段D之間的料封段C的內腔為上大小下的方錐形結構。燃燒段D的上部設有上部主風配氣室13,該配氣室13外側與上部飽和燃燒主風入口9相通,內側經(jīng)上部燃燒主風分配器23與燃燒段D內腔相通。燃燒段D中部設有與燃氣導出口10相通的燃氣集氣室14。燃燒段D的底部設與下部飽和燃燒主風入口11相通的下部燃燒主風分配器22。燃燒段D的內爐體17為耐高溫澆筑料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撫順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撫順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321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