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軸承磨削變質層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30922.8 | 申請日: | 2016-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45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班君;劉秀蓮;羅燕;王教翔;劉雨健;姜莉莉;劉艷敏;周淑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航工業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42 | 分類號: | G01N3/42;G01N1/3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王大為 |
| 地址: | 150025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軸承 磨削 變質 方法 | ||
1.一種用于檢測軸承磨削變質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一、采用金相制樣法對球軸承零件進行制樣:
鋼球:對于直徑不大于9/16英寸的鋼球,將其直接鑲嵌;對于直徑大于9/16英寸的鋼球,沿鋼球的徑向切去一部分,鋼球剩余的部分鑲嵌以備制樣,鑲嵌后的鋼球截面經過一道粗拋后再進行兩道精拋得到鋼球測試面,所切去部分的深度不大于鋼球直徑的5%,或鋼球的截面面積不大于鋼球最大截面積的11%;
內圈與外圏:在內圈上沿徑向方向截取一段試塊,所述試塊的寬度、試塊兩截面處外緣之間的直線距離以及試塊壁厚均小于15mm,將試塊沿截面磨平試樣至露出的兩端滾道之間的距離小于5mm后進行鑲嵌,再經過一道粗拋及兩道精拋后得到內圈測試面;外圈的制樣方法與內圈一致;
二、硬度檢測:
采用努氏硬度試驗法對試樣進行硬度檢測,使壓頭與試樣測試面接觸且垂直于試樣測試面對試樣施加載荷,由試樣測試面邊緣向中心處測試硬度梯度,直到相鄰位置硬度值在20HK以內為止,靠近試樣測試面邊緣的壓痕邊界距試樣測試面邊緣的距離為壓痕短邊對角線長度的2.5倍,相臨兩壓痕之間的距離為壓痕短邊對角線長度的3倍,從而制造一個平滑的硬度隨深度變化繪制的曲線;
三、確定變質層深度:
鋼球:鋼球的變質層深度為:
鋼球的半徑為R1,試樣測試面的半徑為r1,則檢測深度h1為:通過檢測試樣測試面處的硬度得出放大的變質層深度X1,得出鋼球的變質層深度Y1;
內圈與外圈:內圈的變質層深度為:
內圈滾道的滾道半徑為R2,兩端滾道之間的距離為2r2,通過檢測試樣測試面處的硬度得出放大的變質層深度X2,得出內圈的變質層深度;外圈變質層深度的計算公式與內圈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檢測軸承磨削變質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測鋼球的最小直徑不小于1/4英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檢測軸承磨削變質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鑲嵌為冷鑲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檢測軸承磨削變質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鋼球截面的粗拋工序選用的磨拋劑的粒度為9μm,工序時間不超過20秒,對鋼球截面的后續兩道精拋工序選用的磨拋劑的粒度為3μm和1μm,工序時間不低于90秒;對內圈及外圈的磨平工序選用的砂紙粒度為250μm,一道粗拋工序選用的磨拋劑的粒度為9μm,工序時間不超過30秒,后續兩道精拋工序選用的磨拋劑的粒度為3μm和1μm,工序時間不低于90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航工業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未經中航工業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3092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管路內的多種涂層篩選裝置和方法
- 下一篇:硬質合金圓棒落地強度檢測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