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24517.5 | 申請日: | 2016-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93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東;閆樹斌;崔建功;薛晨陽;張文棟;陳慧斌;王瑞兵;蘇瑩;趙學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B5/00 | 分類號: | G02B5/00;G02B6/12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51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波導 全光二極管 表面等離極化激元 環形諧振腔 諧振腔 出射 入射 正向 填充 電介質 波導環形腔 電介質材料 金屬銀薄膜 二極管 金屬 波長光波 傳統電子 單向導通 介電常數 瓶頸問題 耦合結構 耦合 耗散 能耗 | ||
1.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包括金屬銀薄膜(1);其特征在于,在金屬銀薄膜(1)上表面沿一條直線的兩端各設計有一個開口孔形成一對MIM波導;在位于兩個MIM波導之間的部分開有一對中心均位于該直線上的環形諧振腔;其中一個MIM波導與鄰近的環形諧振腔之間設有用于SPPs耦合的第一金屬間隔(6);兩個環形諧振腔之間設有用于SPPs耦合的第二金屬間隔(7);另一個MIM波導與相鄰的環形諧振腔之間設有用于SPPs耦合的第三金屬間隔(8);其中一個MIM波導作為該結構的正向入射波導/反向出射波導(2),另一個MIM波導作為該結構的正向出射波導/反向入射波導(3);所述正向入射波導/反向出射波導(2)與正向出射波導/反向入射波導(3)結構均為一端開口一端封閉;靠近正向入射波導/反向出射波導(2)的環形諧振腔中填充有增益特性的電介質材料;側壁為貴金屬材料銀,由于銀的介電常數虛部為負數,故其產生歐姆損耗;其增益一部分抵消側壁貴金屬的歐姆損耗,另一部分產生凈增益,因而該環形諧振腔成為增益諧振腔(4);靠近正向出射波導/反向入射波導(3)的環形諧振腔內的電介質材料為空氣;側壁為貴金屬材料銀,由于銀的介電常數虛部為負數,故其產生歐姆損耗成為損耗諧振腔(5);增益諧振腔(4)的增益作用大于損耗諧振腔(5)內損耗介質對光的損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其特征在于,兩個MIM波導的波導寬度為50 nm,保證只有TM0模式的波在波導中傳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其特征在于,兩個環形諧振腔的寬度為50 n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間隔(6)、第二金屬間隔(7)、第三金屬間隔(8)的材料均為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間隔(6)構成了正向入射波導/反向出射波導(2)和增益諧振腔(4)的耦合間距,該耦合距離不超過SPPs的趨膚深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所述第二金屬間隔(7)構成了增益諧振腔(4)和損耗諧振腔(5)的耦合間距,該耦合距離不超過SPPs的趨膚深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表面等離極化激元波導全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屬間隔(8)構成了正向出射波導/反向入射波導(3)和損耗諧振腔(5)的耦合間距,該耦合距離不超過SPPs的趨膚深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北大學,未經中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2451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