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區高度調節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22644.1 | 申請日: | 2016-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742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龍 |
| 主分類號: | A47G9/10 | 分類號: | A47G9/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度 調節 | ||
技術領域
本方案涉及一種日常生活用品——枕頭,運用人體工程學原理在枕頭表面依次排布多個不同高度的支撐區來對頭頸部位置進行支撐,區位的高度可調,目的在于用多個支撐區的合理排布來幫助使用者的頸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線,同時提高睡眠舒適性。
背景技術
1、傳統的枕頭是在枕套中填充棉花、絲綿、蕎麥皮或谷物等形成一個高度大致一致的支撐面,使用者使用時僅頭部接觸位置可以獲得支撐,由于人體在仰臥和側臥位置頭部高度不同,高度一致的枕頭難以保證不同睡姿下頭部和頸部被有效支撐,舒適性比較差;
2、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體工程學的興起加上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頻繁使用帶來的頸椎不適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睡眠的舒適性和枕頭的革新,市面出現了復合材料枕,記憶海綿材料和橡膠材料的曲面枕,以及組合高低枕等多種新型枕頭;
3、專利號為201320253763.8的枕頭為一套高低組合枕,由不同的基礎枕塊以類似于搭積木的方式組合出合適的仰臥高度和側臥高度,很好地解決了人在仰臥和側臥時頭部高度不同的問題,可以減少使用者在不同睡姿時的頸椎受力,但該方案中的基礎枕塊大部分為平面型設計,與人體貼合度不高,且忽略了人體的頭部和頸部的高度差,使用者側臥時僅頭部獲得支撐,頸部支撐不足,而且該方案使用了多個基礎枕塊,使用時組合過程比較復雜;
4、已經公開的申請號為201510865350.9的枕頭為一套四區位可調節高度枕頭,枕頭由四個模塊組合而成,使用了可充放氣體的氣囊來進行高度調節,且在枕頭的兩側各設計了一個一端開放的凹槽,該方案是在201320253763.8高低組合枕基礎上的一種創新,以前需要由很多基礎塊才能實現的高度調節改為由獨立調節氣囊實現,減少了零件的數量,簡化了設計,但由于兩側的模塊為整體設計,人體在枕頭一側側臥時頸部和肩部的高度差無法調節;
5、目前已存在的產品或技術方案雖然對傳統的枕頭有很大的改進,但還存在以下問題:沒有充分考慮不同睡姿時頭部和頸部的高度差,使得使用時頸部支撐不足;區位細化不完善,對睡眠時頭部、頸部和耳部等各支撐面的可調節區位較少。
發明內容
本方案是一個由枕頭底盤體、調節旋鈕、升降塊,升降機構和彈性枕套組成的多區位高度可調節的枕頭;根據人體生理結構和睡眠時的特點,在枕頭表面設置了仰臥位和側臥位,仰臥位和側臥位上設計了高度不同的支撐區,并依據人體睡眠時的特點將這些支撐區進行合理排布,支撐區的下方設計了可以升降的操縱機構,通過轉動底盤體上調節旋鈕實現不同支撐區的高度調節,使得使用者在仰臥和側臥時頭部和頸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撐;
本方案中的仰臥位在枕頭的中間,仰臥位兩側各有一個側臥位,兩個側臥位對稱分布于仰臥位的兩側;仰臥位設計了仰臥頸部支撐區和仰臥后腦支撐區,仰臥頸部支撐區的高度高于仰臥后腦支撐區;兩側的側臥位有高度不同的頸肩支撐區和頭部支撐區,頸肩支撐區的高度高于頭部支撐區的高度,頸肩支撐區和頭部支撐區的中間設計有槽型通道區,槽型通道區的頂面低于頭部支撐區的表面,該通道區可以讓使用者側臥時耳朵自由舒展;
本方案枕頭底盤體為一個平面型結構體,使用具有一定強度的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屬等,底盤體表面分布有若干個通孔,底盤體上裝配有調節旋鈕;調節旋鈕通過卡扣或彈簧擋圈等固定在底盤體的通孔內,固定后旋鈕位于底盤體的底部,且可以自由轉動;
本方案中的升降塊使用具有一定強度的材料制成,如:金屬、海綿、橡膠、硅膠等,升降塊的外形依據所適配區的外形制作;升降塊安裝于需要調節高度的區下方;
本方案中的升降機構可通過不同方向的轉動實現伸長和縮短,如:一對螺柱和螺母柱的組合、液壓或氣動升降裝置等;升降機構的一端固定在調節旋鈕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塊下方,通過轉動調節旋鈕可以控制升降塊的升降,從而起到調節枕頭表面高度的作用;
本方案中彈性枕套用海綿或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裝配在安裝了升降塊的枕頭底盤體外使得各升降塊之間的接頭得以平滑過渡,同時增加使用時的舒適性;
本方案的設計既避免了讓使用者使用過多的零散部件去組合高度,又可避免使用枕頭之外的其他輔助器械來實現高度調節,簡化了使用過程,且由于區塊的細分,提高了使用舒適性;
本方案底盤體上的孔、調節旋鈕,升降塊和升降機構的位置和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或增加,無升降塊的位置可在底盤體上設計相應高度的支撐面或在彈性枕套上增加厚度來保證該支撐區的高度;
區塊的外形、布局和升降功能的實現將在下文的“具體實施方式”中舉例說明。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龍,未經陳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226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