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雜環境下水工程滲流性態一體化監測系統及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305522.1 | 申請日: | 2016-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8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6 |
| 發明(設計)人: | 蘇懷智;顧沖時;楊孟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曉靜 |
| 地址: | 211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雜 環境 下水 工程 滲流 一體化 監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復雜環境下水工程滲流性態一體化監測系統,包括滲流性狀時空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傳感光纖測滲增敏裝置,先通過傳感光纖測滲增敏裝置對傳感光纖(116)進行增敏處理,然后將傳感光纖(116)布設到滲流性狀時空監控裝置中進行監測;
所述滲流性狀時空監控裝置包括豎承力載纖柱(120)、外緣通管(117)和傳感光纖(116),所述豎承力載纖柱(120)兩邊分別設有左承力橫梁(102)和右承力橫梁(121),所述外緣通管(117)套在豎承力載纖柱(120)上,豎承力載纖柱(120)頂端設有第二過渡圓端(114),底端設有元件承載體(119),左承力橫梁(102)和右承力橫梁(121)兩端分布設有第一過渡圓端(111)和第三過渡圓端,在左承力橫梁(102)和右承力橫梁(121)下方均設有彈性裝置,第二過渡圓端(114)上方設有集纖盒(115),集纖盒(115)內的傳感光纖(116)穿過外緣通管(117)與含有測溫裝置的元件承載體(119)連接,然后以S型布設在豎承力載纖柱(120)內,然后依次繞過第二過渡圓端(114)、第一過渡圓端(111)后穿過左承力橫梁(102)和右承力橫梁(121)下方的彈性裝置,從第三過渡圓端引出;
所述傳感光纖測滲增敏裝置包括中控模塊、外層模塊、端口模塊,所述中控模塊兩側均設有外層模塊和端口模塊,外層模塊位于中控模塊和端口模塊之間;
所述中控模塊包括通管把柄(315)、上貫通管(313)、注膠通管(317)和下貫通管(314),所述通管把柄(315)的一端與注膠通管(317)相連接,注膠通管(317)嵌入在上貫通管(313)和下貫通管(314)中,傳感光纖(116)位于上貫通管(313)和下貫通管(314)之間;
所述外層模塊包括內超硬層(312)、內隔熱層(311)、外傳熱層(308)、內導熱增強層(309)、外硬質層(306)、外隔溫增強層(307),所述內超硬層(312)的內側與內隔熱層(311)的外側相連,所述內超硬層(312)緊鄰內導熱增強層(309),所述內導熱增強層(309)的外側與外傳熱層(308)的內層相連接,內導熱增強層(309)緊鄰外隔溫增強層(307),所述外隔溫增強層(307)的外側與外硬質層(306)的內側相連接,外隔溫增強層(307)緊鄰固纖端,傳感光纖(116)依次穿過內隔熱層(311)、內導熱增強層(309)和外隔溫增強層(307);
所述端口模塊包括上注膠管(304)、圓球形的固纖端、容固管、下注膠管(305);所述固纖端上端側固定有上注膠管(304),固纖端的中間位置固定有容固管,固纖端的下端側固定有下注膠管(305),傳感光纖(116)穿過容固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雜環境下水工程滲流性態一體化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光纖(116)為滲流性態監測用傳感光纜,包括外圓模塊、中層模塊和內芯模塊,中層模塊位于外圓模塊與內芯模塊之間;
所述內芯模塊包含第四傳感光纖(204)和三角內支架(214),所述第四傳感光纖(204)外包裹有硬質保護層,硬質保護層外設有隔熱保護層,在隔熱保護層外設有三角內支架(214),第四傳感光纖(204)位于三角內支架(214)的中心位置;
所述中層模塊包含第一傳感光纖(201)、第二傳感光纖(212)、第三傳感光纖(210)和外圓弧填充層(209),所述第一傳感光纖(201)、第二傳感光纖(212)、第三傳感光纖(210)位于三角內支架(214)與外圓模塊之間,在三角內支架(214)與外圓模塊之間填充有外圓弧填充層(209)用于固定第一傳感光纖(201)、第二傳感光纖(212)和第三傳感光纖(210);
所述外圓模塊為圓環狀,包含不少于兩組的隔滲增強段和增滲加強段,所述隔滲增強段和增滲加強段交替分布,隔滲增強段和增滲加強段包裹第一傳感光纖(201)、第二傳感光纖(212)、第三傳感光纖(2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0552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比色傳感器陣列的手機成像方法
- 下一篇:植生混凝土反慮能力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