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降解型氧化鎂-高分子基復合骨修復材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303758.1 | 申請日: | 2016-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94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7 |
| 發明(設計)人: | 沈杰;楊偉國;黃凱文;梁加利;吳雋;李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L27/44 | 分類號: | A61L27/44;A61L27/5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4309 | 代理人: | 廉紅果 |
| 地址: | 518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降解 氧化鎂 高分子 復合 修復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骨再生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降解型氧化鎂-高分子基復合骨修復材料。
背景技術
骨頭的病變和損傷是人體時常發生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都是對患處進行開刀,將患處內部感染物質取出,并進行充分消毒,使患處慢慢恢復。目前,常用的骨修復材料包括自體骨、同種異體骨和金屬假體。自體骨增加了患者的創傷和痛苦;同種異體骨存在排斥及不吸收的可能;金屬假體存在松動、斷裂等問題。因此人工骨替代材料移植修復骨缺損成為醫學重點。人工骨是指可以替代人體骨或者修復骨組織缺損的人工生物材料。當需治療骨缺損時,最理想的方式是通過組織再生功能實現骨的自身修復。然而對于大段骨缺損而言,人體并不能實現自身修復,這時就需要人工骨的幫助,理想的人工骨材料研制是醫學和生物材料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可降解型氧化鎂-高分子基復合骨修復材料,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降解型氧化鎂-高分子基復合骨修復材料,原料包括氧化鎂和聚己內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其中,所述氧化鎂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質量比為0.0001~2:1。
其中,所述聚己內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為聚己內酯-聚乙二醇-聚己內酯三嵌段共聚物或聚己內酯-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或聚乙二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所述聚己內酯的相對分子質量范圍為500~300000。
其中,所述聚乙二醇的相對分子質量范圍為500~300000。
其中,所述氧化鎂為經過表面改性的氧化鎂和/或未經過表面改性的氧化鎂。
其中,所述氧化鎂的粒子粒徑為1nm~1mm。
一種制備以上任一所述的可降解型氧化鎂-高分子基復合骨修復材料的方法,包括,將氧化鎂粒子和聚己內酯-聚乙二醇的分別分散于相同的溶劑中,混合攪拌均勻,然后蒸發溶劑制備形成可降解型氧化鎂-高分子基復合骨修復材料。
在本發明中,利用氧化鎂代替了鎂單質或鎂合金,避免了在生物體內與體液反應生成氫氣,而且,聚己內酯是疏水性物質,聚乙二醇是親水性物質,聚乙二醇與細胞的生物相容性好,聚己內酯可調節共聚物的親疏水性,采用聚己內酯-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如聚己內酯-聚乙二醇-聚己內酯三嵌段共聚物或聚己內酯-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或聚乙二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可以選擇合適的支架材料,將氧化鎂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混合制成的骨支架,如植入生物體內時,骨支架外層氧化鎂釋放之后在骨支架內形成空隙,又能促進骨支架內有機材料的降解,同時,外層的氧化鎂釋放形成空隙可誘導骨支架內層的氧化鎂釋放,氧化鎂能夠穩定釋放。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復合材料斷面SEM形貌觀察及氧化鎂的分布
圖2為實施例1中復合材料在模擬體液中浸泡1,3,7,15,30天后鎂離子的濃度
圖3為實施例1中復合材料表面的預成骨細胞的存活率
圖4為實施例2中BrdU評價細胞在不同材料表面增殖活性
圖5為實施例2中不同材料表面ALP活性評價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采用兩組實驗來進行對比實驗,第一組為實驗組,第一組取3g用硅烷偶聯劑KH-550進行過表面處理的粒徑為200nm的氧化鎂粒子,以及10g分子量為50000的聚乙二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將氧化鎂粒子和聚己內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分別分散于溶劑中,混合攪拌均勻,然后蒸發溶劑,得到比例為0.3:1的氧化鎂-聚乙二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復合材料。
第二組為對照組,第二組取13g分子量為50000的聚乙二醇-聚己內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進行實驗。
將第一組復合材料和第二組聚合物材料分別制成的骨支架,分別置于兩組細胞培養液中進行實驗。
圖1中表示,第一組試驗中,復合材料斷面SEM形貌及鎂元素分布,顯示氧化鎂粒子在該材料內部分布均勻,氧化鎂粒子均勻的分布有助于氧化鎂粒子穩定釋放。
圖2表示,在第一組實驗中,在模擬體液中測定的鎂離子濃度顯示,該材料中鎂離子按線性規律釋放,表面按該材料能夠達到長效且穩定釋放鎂離子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未經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30375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