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295801.4 | 申請日: | 2016-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39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焦趁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焦趁英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8 | 分類號: | A61K36/8968;A61P1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焦作市孟***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咽炎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慢性咽炎是以咽部紅腫疼痛,或干燥、異物感,咽癢不適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咽部疾病。慢性咽炎屬于中醫(yī)喉痹范疇。中醫(yī)內(nèi)經(jīng)《素問·陰陽別論》中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素問·至真要大論》中云: “太陰之勝,火氣內(nèi)郁,頭疼喉痹”。《雜病源流犀燭》中云:“喉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所以,中醫(yī)所謂的喉痹也是咽部的紅腫疼痛,吞咽不利,有異物感為主要癥狀的咽部疾病。當代文獻中記載喉痹也有嗌痛,咽痛,咽喉痛庝,纏喉風,喉癰,乳蛾,急喉風,慢喉風,咽嗌等名稱。慢性咽喉炎一般使用西藥抗生素療法,但西藥治療咽炎主要為抗生素類藥物,對人體組織細胞破壞性很強,會抑制口腔及咽喉內(nèi)正常菌群的生長,進而擾亂口腔的內(nèi)在環(huán)境造成菌群失調(diào),同時抗生素還具有很強的抗藥性,使用頻次過多,會產(chǎn)生無效反應。又或者使用中藥含片,中藥含片治療咽炎的主要為清火、敗毒、清咽利喉,對于一般性、初期咽炎癥狀具有緩解作用,在輕微性咽炎的治療中比較普遍,但是,這僅治標不治本,長期吃又容易造成依賴,但咽炎問題又得不到徹底解決。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治療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內(nèi)服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全部選用天然中草藥,針對慢性咽炎辨證治療效果顯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川貝8-10份、甘草6-10份、桔梗4-6份、羅漢果12-18份、麥冬10-16份、沙參10-15份、金銀花12-18份、薄荷3-5份、大青葉3-5份。
藥理作用如下:
川貝:潤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熱化痰,用于熱癥咳嗽,如風熱咳嗽、燥熱咳嗽、肺火咳嗽。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之功效,與桔梗為伍,是為甘桔湯,乃宣肺利咽、解毒之痛之名方。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瀉熱,兼入手少陰、足陽明胃經(jīng),開提氣血,表散寒邪,宣肺利咽而治咽痛、喑啞。
羅漢果:潤喉消炎,清熱滋陰。適用于急慢性咽炎有虛火的咽痛、音啞、咳痰不爽、咽喉部異物感等癥。
麥冬:甘、微苦,微寒。歸肺、胃、心經(jīng)。強陰益精、消痰止嗽、養(yǎng)陰生津,具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效。主治肺燥干咳,腸燥便秘。
沙參:別名南沙參、泡參、泡沙參,為桔梗科沙參屬植物四葉沙參、杏葉沙參或其同屬植物,以根入藥,潤肺止咳。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
金銀花:甘,寒。歸肺、胃經(jīng)。性寒,味苦。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毒作用、抗炎作用、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的作用。
薄荷:發(fā)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癢等功效,適用于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無汗、風火赤眼、風疹、皮膚發(fā)癢、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癥。
大青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散瘀止血,主要用于熱毒發(fā)斑、丹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瘡癰腫毒等癥。
本發(fā)明依據(jù)中醫(yī)傳統(tǒng)組方方法結合現(xiàn)代中醫(yī)理論組方,配方合理,制備方便,具有益氣養(yǎng)陰,利咽止痛的功效,治療慢性咽炎療效確切、見效快、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案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川貝8份、甘草6份、桔梗4份、羅漢果12份、麥冬10份、沙參10份、金銀花12份、薄荷3份、大青葉3份。
本發(fā)明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式如下:將本發(fā)明的各原料藥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后,粉碎,過200目篩,即得。也可以將各原料藥粉碎后,加入制劑成型所需的輔料或賦型劑,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備成膠囊劑、片劑或丸劑。
實施例二
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川貝9份、甘草8份、桔梗5份、羅漢果15份、麥冬13份、沙參13份、金銀花15份、薄荷4份、大青葉4份。
本發(fā)明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式如下:將本發(fā)明的各原料藥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后,粉碎,過200目篩,即得。也可以將各原料藥粉碎后,加入制劑成型所需的輔料或賦型劑,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備成膠囊劑、片劑或丸劑。
實施例三
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川貝10份、甘草10份、桔梗6份、羅漢果18份、麥冬16份、沙參15份、金銀花18份、薄荷5份、大青葉5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焦趁英,未經(jīng)焦趁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95801.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