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活性焦再生塔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92788.7 | 申請日: | 2016-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54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孫小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小平 |
| 主分類號: | B01J20/34 | 分類號: | B01J20/34;B01J20/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性 再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已吸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重金屬的活性焦進行脫附,恢復活性焦性能的裝置,特別是一種活性焦再生塔。
背景技術
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燃煤電廠、金屬冶煉廠、燃煤鍋爐廠、垃圾焚燒等工業爐窯排放的煙氣和廢氣中含有SO2、SO3、NO、重金屬離子、有害煙塵污染物,從而形成嚴重污染,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形勢非常嚴峻;自20世紀70年代起,鋼鐵廠的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逐漸在日本、歐洲部分發達國家進入工業化應用。活性焦脫硫是以物理一化學吸附原理為基礎的干法脫硫、脫硝技術,通過活性焦的吸附作用進行脫硫脫硝,吸附過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重金屬的活性焦炭再生后可重復使用,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所產生的廢棄物極少,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在國內外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中國發明專利CN201520162500.5公開了一種活性焦/炭連續活化再生系統,包括活化再生塔,所述活化再生塔從上至下依次設有裝料段、分配段、活化再生段、分離段、冷卻段和卸料段;活化再生段和冷卻段內均設有多個套裝的活性焦/炭通道,每一活性焦/炭通道為兩環形側壁套設形成的套筒結構;相鄰活性焦/炭通道的相鄰側壁之間形成熱交換氣體通道;上述活化再生系統使用過程中存在換熱效率較低、換熱不充分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率、易于操作的活性焦再生塔。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活性焦再生塔,所述活性焦再生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密封連接且設置在殼體內的裝料段、加熱段、冷卻段、下料段,所述加熱段內豎直設置多根過料管,各過料管頂端套設在第一管板內,各過料管底端套設在第二管板內,以使所述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之間密封設置;所述殼體上、于所述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的內側分別設有換熱氣進口和換熱氣出口,以使300-450℃的熱空氣在加熱段內形成自下而上的對流,對過料管內的焦炭進行加 熱活化;所述加熱段的殼體內分布有多個套設在各過料管上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至少一側與所述加熱段的殼體內壁之間留有間隙,用作空氣出口,以使進入所述換熱氣進口的熱空氣在加熱段的殼體內經多次轉向后流出換熱氣出口,折流板的設置,延長了換熱的空氣在加熱段內的流通路徑,同等條件下增加了熱交換效率,使得換熱更為充分。
進一步,所述冷卻段內豎直設置多根下料管,各下料管頂端套設在第三管板內,各下料管底端套設在第四管板內,以使所述第三管板、第四管板之間密封設置;所述殼體上、于所述第三管板、第四管板的內側分別設有冷卻空氣進口和冷卻空氣出口,以使冷卻段內形成自下而上的對流,對下料管內的活化后焦炭進行冷卻;所述冷卻段的殼體內分布有多個套設在各下料管上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至少一側與所述冷卻段的殼體內壁之間留有間隙,用作空氣出口,以使進入所述冷卻空氣進口的空氣在冷卻段的殼體內經多次轉向后流出冷卻空氣出口,折流板的設置,延長了冷卻的空氣在冷卻段內的流通路徑,同等條件下增加了熱交換效率,使得冷卻更為充分。
進一步,所述折流板與所述過料管、下料管垂直或傾斜設置,所述同一殼體內的相鄰兩折流板的空氣出口設置在殼體內的相對兩側,以使空氣在殼體內的橫向傳播距離最長,以延長空氣在殼體內經過的路徑。
進一步,所述裝料段的底端內豎直設置多根豎管,裝料段的殼體上設有進氣口,各進氣口與豎管相連,所述過料管穿過所述第一管板設置,以使所述過料管頂端的開口設置在裝料段內,各豎管的底端開口處于所述各過料管頂端開口的上方,且通過所述進氣口通入所述裝料段內的氣體為氮氣,用于對所述裝料段底部進行吹掃,以使待活化的焦炭進入過料管內;同時對裝料段內的氧氣進行清除,防止溫度過高時造成焦炭自燃。
進一步,所述加熱段底端的第二管板與所述冷卻段頂端的第三管板之間構成密封腔,所述過料管的底端穿過所述第二管板設置,以使所述過料管底端的開口設置在密封腔內,該密封腔與用于回收二氧化硫氣體的二氧化硫引出氣泵相連,對焦炭活化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硫進行回收利用。
進一步,所述裝料段呈錐形,裝料段頂端的截面積小于其底端的截面積;裝料段頂端的加料口呈漏斗形,便于焦炭進入裝料段。
進一步,所述下料段呈倒錐形,下料段底端的截面積小于其頂端的截面積;出料口設置在下料段的底端,便于將焦炭引出。
進一步,所述過料管頂端的開口與所述第一管板的上端面齊平設置,利于待活化的焦炭進入過料管;所述下料管頂端的開口與所述第四管板的上端面齊平設置,利于活化后的焦炭進入下料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小平,未經孫小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9278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