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92386.7 | 申請日: | 2016-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441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華;傅松玲;張前進;馮春;余若云;李倩;劉義波;汪慧芳;郭惠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08 | 分類號: | G01N1/08;G01N1/2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36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筒狀薄膜 導筒 土壤 伸出段 倒刺 取樣裝置 原位培養 下端 研究技術領域 內層筒壁 雙層結構 土壤隔離 土壤取樣 土壤樣本 土壤營養 外層筒壁 周邊土壤 兩層筒 拔出 筒壁 自然環境 伸出 遺留 研究 | ||
1.一種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導筒(10)和筒狀薄膜(11),所述導筒(10)的筒壁為雙層結構,所述筒狀薄膜(11)夾在導筒(10)的兩層筒壁之間,且筒狀薄膜(11)的下端從導筒(10)下端伸出,該伸出段筒狀薄膜(11)的內側和/或外側膜面上設有倒刺(111);當導筒(10)插入土壤時,所述伸出段筒狀薄膜(11)翻向導筒(10)的內層筒壁(10a)或外層筒壁(10b);當導筒(10)從土壤中拔出時,伸出段筒狀薄膜(11)上的倒刺(111)能夠勾住土壤,使筒狀薄膜(11)遺留在土壤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導筒(10)的底部端面設置成斜面,使導筒(10)下端形成針管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導筒(10)的內、外層筒壁(10a、10b)下端均設有便于插入土壤的刀刃(10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薄膜(11)的表面設有多條凸棱(112),所述凸棱(112)沿筒狀薄膜(11)的母線方向布置,且各凸棱(112)沿筒狀薄膜(11)的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筒(10)的內層筒壁(10a)上端向外翻卷,形成一環形插槽,所述外層筒壁(10b)上端插在該環形插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筒(10)上端設有踏板(12),所述踏板(12)與導筒固定連接,所述踏板(12)的板面水平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2)為至少兩個,且各踏板(12)沿導筒(10)的圓周方向均勻間隔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2)的上表面安裝有防滑膠墊。
9.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筒(10)上段還設有便于向上提拉導筒(10)的手柄(13)。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土壤養分原位培養及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設有兩個,兩個手柄(13)分別連接在導筒(10)的內層筒壁(10a)和外層筒壁(10b)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農業大學,未經安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9238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封閉型環保取樣裝置
- 下一篇:一種模切壓痕機的氣動取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