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小位移加載確定樁基豎向承載力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85979.0 | 申請日: | 2016-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92668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宋春霞;馬曄;楊宇;張學峰;張理輕;范鐘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杭州公科路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3/00 | 分類號: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10008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位移 加載 確定 樁基 豎向 承載力 方法 | ||
1.一種采用小位移加載確定樁基豎向承載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樁基分為多段,建立樁土計算模型;
按照如下步驟將樁基分為多段:
(A11)根據樁基所處的土層分布,以土層分界作為界限將樁基分為多段;
(A12)根據各樁段的長度,將較長的樁段繼續分段使得任一樁段的長度小于等于設定閾值;
(A13)記錄樁段個數m和各樁段的長度{L1、L2、…、Lm};
按如下步驟建立樁土計算模型:
(A21)為各樁段建立模型,對于第i個樁段,其頂部受力為F1i,樁側摩阻力為τi,底部受力為F2i,樁段頂部位移為S1i,樁段底部位移為S2i,各樁段的載荷傳遞參數為{ai,bi};其中,i=1,2,...,m,最上面樁段的i為1;
(A22)根據各樁段參數建立如下關系式:
F2i=F1(i+1),
S2i=S1(i+1),
F1i-F2i=τi,
S2i-S1i=ΔSi,
其中Y為混凝土的彈性橫量,X為樁基截面積,
其中ab取3-5倍的am,bb取地基承載力極限值倒數,地基承載力極限值可按規范取值;
(A23)樁土計算模型建立完畢;
(B)根據橋梁最大支座反力或橋面最大容許加載量對橋墩進行加載,記錄加載載荷P和沉降量S;
(C)樁土初始剛度沿深度變化率p取0~25任意數值,將p代入樁土計算模型中并假設各樁段初始剛度與埋深呈線性關系、各樁段的側摩阻力與樁段頂部沉降量呈線性關系計算該p值對應的加載載荷Pp和沉降量Sp;
(D)通過比較Pp/Sp和P/S的值,不斷的對p的取值進行調整,直到Pp/Sp和P/S的差值小于設定閾值;
(E)假設各樁段樁土初始剛度與埋深呈線性關系,極限側摩阻力隨埋深增加值與埋深亦呈線性關系,將最終的p值代入p、q關系函數q=0.28652p+1.6522,確定q值,并依據各樁段樁土初始剛度及極限側摩阻力與埋深的關系,計算各樁段荷載傳遞參數;
(F)根據各樁段載荷傳遞參數、樁土計算模型繪制樁土P-S曲線;
(H)根據樁土P-S曲線確定樁基極限承載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小位移加載確定樁基豎向承載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B中,根據橋梁最大支座反力或橋面最大容許加載量對橋墩進行分級加載,記錄各級載荷{P1,P2,P3,…,Pn}作用下對應的沉降量{S1,S2,S3,…,Sn};所述的步驟D中,先將Pp/Sp和P1/S1的值進行比較,所述的步驟F后還包括如下步驟:
(G)判斷離散樣點{P1,S1}、{P2,S2}、…、{Pn,Sn}與P-S曲線的接近度,若離散樣點接近P-S曲線,則進入步驟H,若離散樣點遠離P-S曲線,則依次以P2/S2、P3/S3、…、Pn/Sn為比較值重復步驟D~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杭州公科路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杭州公科路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8597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