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79799.1 | 申請日: | 2016-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9118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兵;覃士超;呂剛明;張國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25/02 | 分類號: | H04L25/02;H04B7/0413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陸萬壽 |
| 地址: | 71004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規模 mimo 系統 中的 稀疏 信道 聯合 估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上行鏈路下的TDD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基站端配備N根均勻線陣擺放的天線數,接收端為M個單天線用戶,用戶向基站發射導頻信號X,基站接觀測到導頻信號Y,H為用戶到基站端的信道矩陣,用戶m到基站的信道矢量為hm,得波束域信號接收模型;2)構建大規模MIMO系統波束域的上行信道估計問題,再引入懲罰因子μ,得無約束問題,并將無約束問題進行松弛化,然后求解松弛化后的無約束問題,得最優秩對應的用戶到基站的信道矩陣,完成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本發明能夠完成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并且具有高精度、低復雜度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通信系統的天線選擇領域,涉及一種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方法。
背景技術
大規模MIMO是未來5G無線通信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為了獲得大規模天線陣列所帶來的性能增益,獲取精確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是非常重要的。這使得信道估計成為了大規模MIMO技術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對傳統MIMO系統來說,完成大規模MIMO系統的信道估計更加具有挑戰性。一方面,基站端配置的天線數上升到了幾十根甚至上百根,這使得待估計參數的維度大幅度上升,給估計帶來了巨大挑戰。例如,導頻開銷等;另一方面,基站天線數的增多使得某些系統,例如:FDD系統中的反饋開銷劇增。
具體地,大規模MIMO信道具有以下一些新的特性。
首先,假設基站端的均勻線陣以半波長擺放。由于不同用戶信道的導向矢量相同,這使得用戶間的信道是相關的。其次,由于用戶與基站間可辨識的路徑數遠小于基站天線數,這使得信道是低秩的;其次,研究指出,在大規模MIMO系統中,在波束域觀測下的信號具有近似的稀疏特性。即波束信道系數中僅有一小部分較大的值,而其它系數都近似等于零。所以,大規模MIMO系統的信道系數在波束域具有低秩和近似稀疏的雙重特性。
現有的大規模MIMO系統信道估計方案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低秩估計和稀疏估計。這些方案僅僅考慮了某一方面,并不能反映信道的真實特性。因此,我們希望綜合考慮二者的特性,采用稀疏低秩聯合估計獲得更真實的信道。
綜上所述,針對大規模系統中的低秩稀疏信道估計問題,設計一種秩估計精度高且具有合理復雜度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方法,該方法能夠完成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并且具有高精度、低復雜度的特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的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上行鏈路下的TDD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基站端配備N根均勻線陣擺放的天線數,接收端為M個單天線用戶,用戶向基站發射導頻信號X,基站接觀測到導頻信號Y,H為用戶到基站端的信道矩陣,用戶m到基站的信道矢量為hm,得波束域信號接收模型;
2)構建大規模MIMO系統波束域的上行信道估計問題,再給大規模MIMO系統波束域的上行信道估計問題中引入懲罰因子μ,得無約束問題,并將無約束問題進行松弛化,然后采用基于IALM及半閾值算子的迭代算法求解松弛化后的無約束問題,得最優秩對應的用戶到基站的信道矩陣,完成大規模MIMO系統中的稀疏低秩信道聯合估計。
每個用戶向基站端發射長度為T的導頻信號基站端觀測到的導頻信號Y為:
Y=XH+N (1)
其中,為用戶到基站端的信道矩陣,X為訓練信號,Y為基站端接收的信號,Ν為用戶m的加性高斯白噪聲,m∈{1,...,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97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