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離子濃差極化原理的3D打印海水淡化芯片器件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275965.0 | 申請日: | 2016-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156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海寧;高少斌;李鑫;李明波;林輝;霍云龍;董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03/08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華 |
| 地址: | 361004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印 底座 海水淡化 濃差極化 離子 芯片器件 鹽水通道 釘子 邊卡 打印材料 工人技術 緩沖溶液 緊密貼合 能源消耗 出水口 淡化水 可循環(huán) 密閉性 膜通道 微納米 無縫隙 凸設 潛能 淡化 濃縮 支撐 制作 保證 | ||
一種基于離子濃差極化原理的3D打印海水淡化芯片器件,其包括采用3D打印的底座和采用3D打印的外殼,所述底座上形成凸設的緩沖溶液通道,在底座上還形成微納米膜通道、淡化水通道、濃縮鹽水通道和出水口;外殼與底座組合后形成鹽水通道。采用3D打印材料組合后緊密貼合,無縫隙,具有極好的密閉性;底座與外殼通過3D打印圍邊卡接固定,固定位置精準,無需使用膠或釘子,可以保證整體性,不被膠或釘子破壞;制作成本低、具備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潛能且可循環(huán)利用;由于器件是由3D打印支撐,所以其尺寸和形狀的精度均不收工人技術嫻熟程度限制,制成的成品的尺寸和精度較好;利用離子濃差極化原理進行海水淡化,能源消耗低,淡化效率高,對環(huán)境不造成危害。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基于離子濃差極化原理的3D打印海水淡化芯片器件,屬于海水淡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截止至1990年,全世界已安裝的海水淡化裝置的產(chǎn)水能力約為13,000,000立方米/天,而到了2000年,這個產(chǎn)能的數(shù)值已經(jīng)翻了一倍。能源消耗的問題隨著淡化水產(chǎn)能的增加而日益突顯出來。據(jù)計算,每天生產(chǎn)13,000,000立方米的淡化水,一年內(nèi)就需要消耗原油1.3億噸。燃料的費用并不是主要的問題,地球的空氣污染和溫室效應等才是人們必須謹慎對待的問題。
在已知的二十幾種海水淡化方法中被廣泛應用和具有產(chǎn)業(yè)化優(yōu)勢的主要為蒸餾法和膜分離法。蒸餾法所使用的設備簡單,受原水濃度限制較小,所得的水質純凈度較高,但存在設備費用及耗能較高、設備管路結垢與腐蝕等問題。膜分離法在淡化過程中能量消耗小,最具代表性及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滲透法(RO)和電滲析法(ED),膜分離法所使用的高分子膜的使用壽命短和抗污染能力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其進一步的應用。 所以,開發(fā)低成本、高效率的海水淡化技術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2009年,Sung Jae Kim [5]等人提出了基于離子濃差極化原理的微流控海水淡化器件為海水淡化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但Sung Jae Kim 等人只討論了離子濃差極化原理在海水淡化方向應用的可能性,并未切實提出可以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器件模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蒸餾法和膜分離法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可以批量生產(chǎn)且具有優(yōu)秀淡化率的基于離子濃差極化原理的3D打印海水淡化芯片器件。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基于離子濃差極化原理的3D打印海水淡化芯片器件,其包括采用3D打印的底座和采用3D打印的外殼,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凸設的緩沖溶液通道,在底座上還形成有微納米膜通道、淡化水通道、濃縮鹽水通道和出水口;外殼與底座組合后形成鹽水通道。
所述底座中部形成有凸設的緩沖溶液通道,在底座的緩沖溶液通道的兩側還分別形成有微納米膜通道、淡化水通道和濃縮鹽水通道,另在底座的下部側邊形成有出水口;所述外殼套配于底座上,二者組合后緩沖溶液通道的外壁與外殼之間形成鹽水通道。
所述微納米膜通道由Nafion溶液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fā)明的海水淡化芯片器件由于是采用3D打印材料,組合后緊密貼合,無縫隙,具有極好的密閉性;底座與外殼通過3D打印圍邊卡接固定,固定位置精準,無需使用膠或釘子,可以保證整體性,不被膠或釘子破壞;制作成本低、具備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潛能且可循環(huán)利用;由于器件是由3D打印支撐,所以其尺寸和形狀的精度均不收工人技術嫻熟程度限制,制成的成品的尺寸和精度較好;利用離子濃差極化原理進行海水淡化,能源消耗低,淡化效率高,對環(huán)境不造成危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3D打印海水淡化器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3D打印海水淡化器件原理圖;
圖3為本發(fā)明3D打印海水淡化器件的外觀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微納米膜通道SEM掃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經(jīng)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59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從溶液中去除汞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綠色熒光標記二氧化鈦納米管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