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物抗震外墻掛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75042.5 | 申請日: | 2016-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09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波;張樹輝;董傳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萬斯達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72 | 分類號: | E04B2/72 |
| 代理公司: | 山東濟南齊魯科技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37108 | 代理人: | 宋永麗 |
| 地址: | 250200 山東省濟***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物 抗震 外墻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外墻掛板,具體地說是一種建筑物抗震外墻掛板。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工業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裝配式建筑越來越多的被推廣應用,在裝配式建筑中,建筑的外墻體采用預制的外墻掛板,并通過連接件與建筑的框架梁連接,目前現有的外墻掛板連接件的結構大都是在外墻掛板內預埋橫桿、在框架梁上安裝掛鉤,安裝時使掛鉤鉤住橫桿來對實現外墻掛板的固定安裝。這些結構具有在墻板上預埋并凸出于墻板的部件,導致墻板表面形狀不規則,制作及運輸難度較大,安裝后節點外露影響美觀和使用。目前的外墻掛板連接方式在安裝時調整余地小,施工時對埋件位置精度的要求較高,生產、裝配難度均較高,影響生產和施工進度。并且現有的外墻掛板與框架梁之間的連接件為剛性連接,建筑物后期使用中遇到溫度變化或地震時框架梁與外墻掛板之間產生輕微的相對位移,這種相對位移會對框架梁與外墻掛板之間的連接節點造成破壞,導致建筑外墻脫落;現有外墻掛板安裝后無法調整位置,相鄰外墻掛板之間難以保證接縫均勻,影響建筑物外觀的規整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建筑物抗震外墻掛板,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包括板體,板體內側上部設置至少2組第一預埋連接件,第一預埋連接件預埋在板體內部,各第一預埋連接件對應位置的板體內側設置安裝座,安裝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第一安裝板上開設條形孔,條形孔內安裝第一螺栓,第一螺栓通過螺紋與第一預埋連接件上的螺孔連接,板體底部內側開設至少2組凹槽,各凹槽頂面均設置第二預埋連接件,各凹槽內均設置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頂部均與橫板連接,橫板一端開設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內安裝螺桿,螺桿遠離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一端與第二預埋連接件連接,第二橫板靠近第二預埋連接件一側的螺桿上安裝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預埋連接件包括第一平板,第一平板上開設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一側安裝第二螺母,第二螺母的螺孔通過螺紋與第一螺栓連接,第一平板安裝第二螺母的一側設置第一預埋樁。第二安裝板上設置第一預埋體,第一預埋體設置在第二安裝板外側。橫板遠離第二預埋連接件一側的螺桿上安裝第三螺母。所述第二預埋連接件包括第二平板,第二平板上設置第二預埋樁。所述第一通孔是條形孔,條形孔的長度方向與垂直于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底部遠離第一通孔的一端均與第二預埋體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框架梁與外墻之間的安裝位置可進行調整,降低了施工時對埋件精度的要求,同時降低生產和裝配的難度,有利于提高生產和施工效率,外墻掛板的安裝位置可微調,確保外墻掛板之間的接縫整齊,墻板表面平整無凸出部件,便于生產和運輸,安裝后美觀并且不占用室內空間,框架梁與外墻掛板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連接件自身可在一定范圍內活動,避免連接件受力損壞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向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B向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C-C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D向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萬斯達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萬斯達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50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建筑物室內辦公室高隔斷消音過風減壓管及其應用
- 下一篇:一種多用途保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