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特型主支球囊支架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274567.7 | 申請日: | 2016-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261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健;王連生;楊志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健 |
| 主分類號: | A61F2/82 | 分類號: | A61F2/82;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12 江蘇省南京市雨***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分叉 病變 介入 治療 特型主支球囊 支架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特型主支球囊支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主支球囊本體,主支球囊導管頭端貫穿于主支球囊本體內,主支球囊本體內部的主支球囊導管上有導絲腔入口,主支球囊本體上有邊支通道,邊支通道和導絲腔入口相通。該主支球囊支架系統(tǒng)能夠定位準確,操作方便,能較好地與血管壁貼合,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用于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特型主支球囊支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分叉病變在臨床實踐中比較常見。有部分“假性”分叉病變(主支血管有嚴重狹窄,分支血管沒有明顯狹窄)在進行介入治療中,由于斑塊的移位,也變成了“真性”分叉病變(主支和分支血管均有明顯狹窄)。對于分叉病變的介入治療改善了近期效果,但遠期效果仍不理想。藥物洗脫支架可顯著降低介入治療后血管再狹窄。但對于分叉病變來說,主支再狹窄率明顯下降,但邊支的再狹窄及血栓問題仍未解決。對于不同類型的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策略的選擇至關重要,其中包括病變判斷,技術策略,器械的選擇等。對于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一直是心臟介入醫(yī)生面臨的挑戰(zhàn)。
分叉病變根據(jù)斑塊的分布特點和主支邊支血管成角的情況,臨床上有各種分型,包括Lefevre分型、Duke分型、Satian分型、Sanborn分型、Medina分型等。各種分型均有特點,又存在交叉。簡單來說,從主支血管和邊支血管的成角關系,分為Y型病變和T型病變。對于Y型病變,進入邊支容易,但斑塊容易移位,有時即使邊支血管沒有病變,也需要導絲或者球囊保護。對于T型病變,斑塊不容易移位,但導絲不容易進入邊支。無論哪種類型病變,正常分叉口邊緣的物理形態(tài)都不是絕對的T型,而是為Y型,即從主支血管帶有一定弧度的向邊支血管過渡,呈喇叭口狀。
目前對于分叉病變的治療策略,首先對于邊支血管而言,分為不需要導絲保護,需要導絲保護,和需要球囊擴張。導絲的保護和邊支球囊的擴張,都是為了預防在主支治療過程中發(fā)生邊支閉塞。邊支球囊的預擴張有利于隨后導絲穿過主支支架網(wǎng)眼進入邊支血管,進行最后的對吻擴張。結合主支血管的介入治療,簡單來說,可分為單支架和雙支架兩種類型。
目前常見的針對分叉病變的支架置入技術包括T型支架技術(經(jīng)典T支架技術、改良T支架技術、必要性T支架技術等),crush技術(包括改良crush技術、分步crush技術、reverse crush技術、inverted crush技術等),Y型支架技術,同步對吻支架技術,褲裙(Culotte)支架技術,以及DK-crush技術等(介入心臟病學第二版,馬長生主編,第37章P494-516,inverted crush支架術如圖22)。
從目前的各種術式來看,都有一些明顯的不足之處。除了手術相對復雜,比如導絲不容易從主支支架網(wǎng)眼穿過進入邊支血管,球囊穿過或擴張網(wǎng)眼時也可能破裂等,其他的還有:一、導絲回抽時可能的損傷邊支開口或支架移位;二、邊支導絲從主支支架網(wǎng)眼進入或者主支導絲從邊支支架的網(wǎng)眼穿過,都不能保證導絲良好地處于血管腔的中軸線,在隨后的球囊擴張過程中,血管壁受力會有不確定性的影響;三、在邊支開口處有不必要的一層或兩層金屬網(wǎng),有些主支架兩端可能有三層金屬網(wǎng),增加了再狹窄的機會;四、如邊支支架突出主支較多,球囊在主支部分較長,主支球囊擴張時邊支支架向邊支內移行,增加對管壁的損傷,容易造成內膜的撕裂。五、對吻擴張時兩個球囊平行部分過多,可能造成開口處銳角處的空隙變長,鈍角處的過分擴張;六、傳統(tǒng)球囊擴張和支架釋放沒有做到對邊支開口處的物理形態(tài)上弧形過渡區(qū)的良好貼合,也是術后容易形成邊支再狹窄和血栓的原因之一;七、主邊支支架在血管分叉處在主邊支雙重球囊擠壓后的形狀的不確定性等等。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手術者局限于目前的器械,缺少對分叉血管開口處的符合物理形態(tài)的量身定做的支架和球囊,以及沒有適合的球囊支架輸送系統(tǒng)。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分叉病變介入治療的特型主邊支球囊支架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健,未經(jīng)張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456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新型led燈連接裝置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下頸椎的人工頸椎關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