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優化天線的設計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73809.0 | 申請日: | 2016-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898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君翊;黃奐衢;程波;黃麗珊 | 申請(專利權)人: | 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24 | 分類號: | H01Q1/24;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思誠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剛;龔敏 |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陽***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優化 天線 設計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手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優化天線的設計方法及裝 置。
背景技術
目前,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智能手機的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載技術)認證需要過頭手性能的測試指標,而如今金 屬外型的手機設計占越來越高的比例,一些金屬五段式手機,如iPhone6; 金屬三段式手機,如華為mateS,這些手機都是把金屬斷縫開在機器兩側, 這就造成了頭手測試時死亡之握的現象,死亡之握現象:當手握著斷縫時, 會引起天線性能大幅的下降,導致OTA性能測試指標產生衰減。對于用 戶來說,頭手狀態如果信號強度大幅減弱,有可能會出現掉話或收發數據 速度下降,影響產品的使用體驗。
為了解決上述死亡之握的問題,現在的手機天線布局一般設置主天線 在機器底部,分集天線在機器上方,通過DPDT(DoublePoleDoubleThrow, 雙刀雙擲)技術實現主天線和分集天線的切換來避免死亡之握:手持狀態 造成主天線性能大幅下降,并且接收信號強度相對于分集天線低于一個切 換門限值時,會轉到主天線進行收發,但是這個技術有幾個缺點:1.對 DPDT技術的引入使得手機的性能損耗較大;2.分集天線一般環境較差, 性能沒有主天線好,直接影響用戶體驗;3.主天線作為發射,會增加頭手 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優化天線的設計方法及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智能 機在進行過頭手性能測試時產生的死亡之握,且能夠降低性能損耗,保證通 信的質量并且降低頭手的風險的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優化天線的設計方法,包括:
接收天線信號,并確定所述天線信號的信號強度;
根據所述信號強度,通過感知算法確定由驅動開關選擇的饋點位置;
根據所述饋點位置確定天線走線形式,并激活對應天線所在電路通路。
優選的,所述根據所述信號強度,通過感知算法確定由驅動開關選擇的 饋點位置具體為:
根據所述信號強度的高低輸出判別饋點位置的判別信號;
根據所述判別信號驅動開關選擇饋點位置。
其中,所述饋點位置具有對應的一組天線走線形式,且不同的饋點對應的 所述天線走線形式不同。
其中,所述饋點位置分為左饋點和右饋點。
優選的,所述根據所述饋點位置確定天線走線形式,并激活對應天線所 在電路通路之前還包括:
對于所述左饋點和右饋點的選擇通過設置的驅動開關控制進行選擇。
在上述公開的方法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優化天線的設計裝置, 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天線信號,并確定所述天線信號的信號強度;
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所述信號強度,通過感知算法確定由驅動開關選擇 的饋點位置;
激活單元,用于根據所述饋點位置確定天線走線形式,并激活對應天線 的電路通路。
優選的,所述確定單元具體為: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接收信號強度的高低輸出判別饋點位置的 判別信號;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根據所述判別信號驅動開關選擇饋點位置。
其中,所述饋點位置確定天線走線形式,以及天線所在的電路通路,且 不同的饋點對應的所述天線走線形式不同。
其中,所述饋點位置分為左饋點和右饋點。
優選的,所述激活單元之前還包括:
選擇開關單元,用于對于所述左饋點和右饋點的選擇通過設置的驅動開 關控制進行選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一種優化天線的設計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及裝 置采用主天線在左右手狀態下不同的表現,通過雙饋天線設計,采用切換技 術改變天線走線形式來實現頭手性能的提高,降低了損耗,有效避免頭手的 風險并且強有力的保證了信號的質量,提升了用戶體驗。另外,對于其他因 素所導致的其中一支天線性能的下降,本發明由于采用雙饋天線設計,也能 通過切換選擇另一支天線,有效的增強通信的可靠性。此外,本發明可以用 于各種類型的手機,如:金屬三段式、五段式手機、金屬環手機和塑料外殼 手機等。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未經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38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